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一人一棍闯三国

第70章废长立幼荆州之祸

  • 作者:耶律焉直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2-01-02 13:07:52
  • 章节字数:11472字

众视其人,身长八尺,面如重枣;乃义阳人也,姓魏,名延,字文长。魏延最初也是在荆州刘表的手下当差,当了个小小的牙门将军,说实话,这有些屈才,在刘琦来守江夏的时候,魏延因为素来与蔡瑁、张允不合,因而被二贼打发,与刘琦一齐去江夏了。

刘琦听魏延愿意护送,大喜过望,便点了五百精壮士卒,由魏延统领,自江夏后山小路而出,护送伊籍前往宛城求救。

魏延事先准备好了贼军的衣甲旗号,五百军士,包括伊籍、魏延,尽皆换上贼兵装束,偷偷出城,望后山小路上去突围。

忽然廊下有一人大喝而上堂来道:“蔡瑁、张允卖主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我愿保伊籍中郎去宛城请刘玄德太守出兵!”

赵子龙率精骑三千直奔盐场,文聘与魏延正打得难解难分,赵子龙大喝一声,吓退文聘,重整盐场。

回见刘备,赵云说出魏延相助一事,刘备置酒款待,魏延言道早闻刘皇叔仁义布于海内,欲倾心相投,今荆襄蔡氏作乱,祸乱百姓,不愿与其为伍,还请刘皇叔收留。

而大公子镇守江夏,闻得父亲死讯哭的死去活来,忽然又听得降将张武、陈孙在江夏掳掠人民,共谋造反。此二人本是水贼投降,反复无常!

刘琦惊曰:“二贼又反,为祸不小!”便要点兵前往征讨,可是江夏此时已经无大将可用,刘琦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众官未及对,幕官李珪答曰:“公子之言甚善。今可急发哀书至江夏,请大公子为荆州之主,就命玄德一同理事:北可以敌曹操,南可以拒孙权。此万全之策也。”

蔡瑁叱曰:“汝何人,敢乱言以逆主公遗命!”李珪大骂曰:“汝内外朋谋,假称遗命,废长立幼,眼见荆襄九郡,送于蔡氏之手!故主有灵,必当殛汝!”蔡瑁大怒,喝令左右推出斩之。李珪至死大骂不绝。

刘备便收魏延为将,表奏天子,封为都尉,天子闻刘表死后,蔡氏于荆州作乱,大怒,令刘备率军讨伐。

刘备遂点赵子龙、太史慈、魏延、徐庶并马步军三万而开赴新野,刘备欲杀蔡瑁还荆州于刘琦、刘琮两兄弟。

且说蔡瑁于襄阳听闻此事,特差文聘驻守新野,并派其弟蔡中、蔡和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宛城,就探看虚实。

时蔡中、蔡和禀文聘曰:“今刘备屯兵新野之外,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愿请精兵五千,奋力死战,击退宛城大军,以取刘备之头,以献于我兄长帐下。”文聘闻言大喜,与二蔡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徐庶知其动向,献策于路旁埋伏,待二人来时杀出,可破敌军。

二蔡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蔡中、蔡和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

刘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安敢助纣为虐?”蔡中出马曰:“吾乃荆襄大将蔡瑁之弟蔡中也。奉我兄之命,特来擒汝!”

刘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蔡中于马下。刘玄德麾军掩杀,蔡和抵敌不住,引军便走。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魏延魏文长也;冲杀一阵,蔡和折兵大半,夺路走脱。

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枪大叫:“东莱太史慈在此!”直取蔡和。蔡和措手不及,被太史子义一枪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刘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玄德班师取得新野,重待徐庶,稿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文聘,报说:“二位蔡将军被杀,军士多被活捉。”文聘大惊,与金旋商议。金旋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蔡将军,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

文聘曰:“不然。今二将阵亡,死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

金旋曰:“刘备人杰也,况且手下兵将勇猛,不可轻视。”文聘曰:“公何怯也!”金旋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

文聘见金旋不肯向前,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金旋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文聘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金旋不得已,只得与文聘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

却说文聘忿怒,遂大起本部之兵,星夜渡河,意欲踏平新野。且说徐庶得胜回县,谓玄德曰:“文聘屯兵樊城,今知二将被诛,必起大军来战。”

刘玄德曰:“当何以迎之?”徐庶曰:“彼若尽提兵而来,樊城空虚,可乘间夺之。”刘玄德问计。徐元直附耳低言如此如此。刘玄德大喜,预先准备已定。

忽报马报说:“文聘引大军渡河来了。”徐元直曰:“果不出吾之料。”遂请刘玄德出军迎敌。

两阵对圆,赵云出马唤彼将答话。文聘命金旋出阵,与赵云交锋。约战十数合,金旋料敌不过,拨马回阵。赵云纵马追赶,两翼军射住,遂各罢兵归寨。

金旋回见文聘,言:“彼军精锐,不可轻敌,不如回樊城。”文聘大怒曰:“汝未出军时,已慢吾军心;今又卖阵,罪当斩首!”便喝刀斧手推出金旋要斩;众将苦告方免。乃调金旋统领后军,文聘自引兵为前部。

次日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使人问玄德曰:“识吾阵势?”徐庶便上高处观看毕,谓刘玄德曰:“此八门金锁阵也。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入则亡。今八门虽布得整齐,只是中间通欠主持。如从东南角上生门击人,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玄德传令,教军士把住阵角,命赵云引五百军从东南而入,径往西出。赵云得令,挺枪跃马,引兵径投东南角上,呐喊杀入中军。后面魏延接应,包围大阵,太史慈亦出兵,杀败文聘。

文聘败阵,便投北走。赵云不追赶,却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文聘军大乱。玄德麾军冲击,曹兵大败而退。徐元直命休追赶,收军自回。

却说文聘输了一阵,方信金旋之言;因复请金旋商议,言:“刘备军中必有能者,吾阵竟为所破。”金旋曰:“吾虽在此,甚忧樊城。”文聘曰:“今晚去劫寨。如得胜,再作计议;如不胜,便退军回樊城。”金旋曰:“不可。刘备必有准备。”文聘曰:“若如此多疑,何以用兵!”遂不听金旋之言。自引军为前队,使金旋为后应,当夜二更劫寨。

却说徐庶徐元直正与刘玄德在寨中议事,忽信风骤起。徐元直曰:“今夜文聘必来劫寨。”玄德曰:“何以敌之?”徐元直笑曰:“吾已预算定了。”遂密密分拨已毕。

至二更,文聘兵将近寨,只见寨中四围火起,烧着寨栅。文聘知有准备,急令退军。赵云掩杀将来。文聘不及收兵回寨,急望北河而走。将到河边,才欲寻船渡河,岸上一彪军杀到:为首大将,乃魏延魏文长也。文聘死战,金旋保护文聘下船渡河。荆州军大半淹死水中。

文聘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只见城上一声鼓响,一将引军而出,大喝曰:“吾已取樊城多时矣!”众惊视之,乃甘宁甘兴霸也。

文聘大惊,拨马便走。甘宁又出城追杀过来。文聘又折了好些军马,星夜投襄阳。于路打听,方知有徐庶徐元直为军师,设谋定计。不说文聘败回襄阳。

且说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玄德安民已定。那刘泌乃长沙人,亦汉室宗亲,遂请玄德到家,设宴相待。只见一人侍立于侧。玄德视其人器宇轩昂,因问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罗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双亡,故依于此。”玄德爱之,欲嗣为义子。刘泌欣然从之,遂使寇封拜玄德为父,改名刘封,收为螟蛉之子。

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云长不悦。玄德与徐元直商议,令赵云引一千军守樊城。玄德领众自回新野。

既然已取樊城,便可绕过襄阳、邓城而过江陵,水路直奔江夏,玄德领兵即行,不一日,来到江夏。张武、陈孙引兵来迎。玄德与关、张、赵云出马在门旗下,望见张武所骑之马,极其雄骏。玄德曰:“此必千里马也。”言未毕,赵云挺枪而出,径冲彼阵。张武纵马来迎,不三合,被赵云一枪刺落马下,随手扯住辔头,牵马回阵。陈孙见了,随赶来夺。张飞大喝一声,挺矛直出,将陈孙刺死。众皆溃散。玄德招安余党,平复江夏诸县,刘琦出而拜谢刘玄德救命之恩,设宴庆功。

席间,刘琦恳请刘玄德扫平荆襄,杀死蔡瑁,玄德言,此行奉朝廷诰命,收取荆襄,必然奋力向前,宴席过后,听闻文聘再领大军杀来,便差甘宁往河边调拨船只,救济百姓;一面聚诸将听令,徐元直此时收到快马传信,见了信上内容,大喜过望,先教太史慈引一千军去白河上流头埋伏。各带布袋,多装沙土,遏住白河之水,至来日三更后,只听下流头人喊马嘶,急取起布袋,放水淹之,却顺水杀将下来接应。

又唤魏延引一千军去博陵渡口埋伏。此处水势最慢,文聘被淹,必从此逃难,可便乘势杀来接应。又唤赵云引军三千,分为四队,自领一队伏于东门外,其三队分伏西、南、北三门,却先于城内人家屋上,多藏硫黄焰硝引火之物。

文聘入城,必安歇民房。来日黄昏后,必有大风;但看风起,便令西、南、北三门伏军尽将火箭射入城去;待城中火势大作,却于城外呐喊助威,只留东门放他出走。汝却于东门外从后击之。天明会合魏延、甘宁二将,收军回樊城。

再令武安国、刘封二人带二千军。一半红旗,一半青旗,去新野城外三十里鹊尾坡前屯住。一见文聘军到,红旗军走在左,青旗军走在右。他心疑必不敢追。汝二人却去分头埋伏。只望城中火起,便可追杀败兵,然后却来白河上流头接应。

徐元直分拨已定,乃与玄德登高瞭望,只候捷音。却说文聘引军十万为前队,前面已有三千铁甲军开路,浩浩荡荡,杀奔新野来。是日午牌时分,来到鹊尾坡,望见坡前一簇人马,尽打青、红旗号,文聘催军向前。刘封、武安国分为四队,青、红旗各归左右。文聘勒马,教且休进:“前面必有伏兵。我兵只在此处住下。”一骑马飞报前队。文聘曰:“此是疑兵,必无埋伏。可速进兵。我当催军继至。”复回坡前,提兵杀入。

至林下追寻时,不见一人。时日已坠西。许褚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大吹大擂。抬头看时,只见山顶上一簇旗,旗丛中两把伞盖:左玄德,右徐元直,二人对坐饮酒。

文聘大怒,引军寻路上山。山上擂木炮石打将下来,不能前进。又闻山后喊声大震。欲寻路厮杀,天色已晚。文聘教且夺新野城歇马。军士至城下时,只见四门大开。荆州军突入,并无阻当,城中亦不见一人,竟是一座空城了。

文聘曰:“此是势孤计穷,故尽带百姓逃窜去了。我军权且在城安歇,来日平明进兵。”此时各军走乏,都已饥饿,皆去夺房造饭。就在衙内安歇。初更已后,狂风大作。守门军士飞报火起。文聘曰:“此必军士造饭不小心,遗漏之火,不可自惊。”说犹未了,接连几次飞报,西、南、北三门皆火起。曹仁急令众将上马时,满县火起,上下通红。

文聘引众将突烟冒火,寻路奔走,闻说东门无火,急急奔出东门。军士自相践踏,死者无数。文聘等方才脱得火厄,背后一声喊起,赵云引军赶来混战,败军各逃性命,谁肯回身厮杀。正奔走间,刘封引一军至,又冲杀一阵。文聘大败,夺路而走,魏延又引一军截杀一阵。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奔至白河边,喜得河水不甚深,人马都下河吃水: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却说太史慈在上流用布袋遏住河水,黄昏时分,望见新野火起;至四更,忽听得下流头人喊马嘶,急令军士一齐掣起布袋,水势滔天,望下流冲去,曹军人马俱溺于水中,死者极多。文聘引众将望水势慢处夺路而走。行到博陵渡口,只听喊声大起,一军拦路,当先大将,乃张飞也,大叫:“文聘快来纳命!”

刘景升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曰刘琦,二子名曰刘琮,刘琮乃是蔡夫人所生,而刘琦则乃是刘表亡妻所出。

刘琦之意在于要解江夏之围而不愿伤害其弟,于是犹豫不决,踌躇再三。伊籍在一旁劝解道:“公子休要犹豫不决,刘琮公子年幼,现在荆州诸事皆不由他,全是蔡瑁一人做主,刘琮公子无异于傀儡!长此以往,荆州岂不姓蔡?安能复姓刘乎?”

伊籍陈述利害,刘琦才下定决心,要去宛城搬请刘玄德来,只是现在张武、陈孙围困的城紧,恐怕是无法突出重围。

魏延见此情况,拍马舞刀,冲上前去大喝一声:“文聘!你助纣为虐,安敢在天子脚下行凶!”说罢抡起手中鬼头大刀劈去,文聘见刺斜里杀出魏延来,挺枪来截住魏延人。

在《三国演义》原著书中,魏延乃是刘备麾下除西蜀五虎上将之下的最高战斗力,武艺高强。而文聘也素来是荆州的大将,二人刀来枪往,尚不能分胜负。

这边伊籍等人慌忙入宛城去见刘玄德,见了刘玄德,言道江夏危机,蔡瑁作乱,刘备大惊,又言道文聘率军侵犯,魏延苦苦抵挡,刘备忙一边奏明天子,一边派赵子龙率兵去接应魏延。

当时,谋士伊籍随公子刘琦共守江夏,便出谋划策道:“如今主公亡故,蔡瑁立刘琮为荆州之主,必然思加害公子!刘琮亦不会发兵相助,眼下不如去宛城太守刘备刘玄德处求兵马相助,大公子与刘备有叔侄之情谊,一来可解江夏之危机,二来可以讨伐逆贼蔡瑁,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于是蔡瑁遂立刘琮为主。蔡氏宗族,分领荆州之兵;命治中邓义、别驾刘先守荆州;蔡夫人自与刘琮前赴襄阳驻扎,以防刘琦、刘备。就葬刘表之柩于襄阳城东汉阳之原,竟不讣告刘琦与玄德。

而这蔡夫人身为继母,对刘琦却不能相容,为了让刘琮日后继承荆州,平日里对刘琦是百般刁难,还有个蔡瑁在一旁扇阴风,点鬼火,刘琦性命屡次只在旦夕,不可谓不凄惨。

而黄祖死后,刘琦听从谋士伊籍之言,借鉴春秋申生、重耳之事乎,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因黄祖新亡,江夏乏人守御,刘琦遍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

话说江东孙策死后袁术袁公路乘机派上将军纪灵趁孙权立足未稳而兴兵进攻江东。而江汉之上,荆州牧刘表刘景升亦已死,引发夺位之争。

而刘表既死,蔡夫人与蔡瑁、张允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然后举哀报丧。

时刘琮年方十四岁,颇聪明,乃聚众言曰:“吾父弃世,吾兄现在江夏,更有叔父玄德在宛城。汝等立我为主。倘兄与叔兴兵问罪,如何解释?”

一路晓行夜宿,魏延与伊籍终于通过了新野而到达了宛城地面,未曾想正遇上刘备大军,远望去但见文聘在与刘玄德军队交战。

原来是蔡瑁当了荆州大权,利欲熏心,竟然来攻击了刘备的盐矿,守卫盐矿的部队正在殊死奋战,奈何寡不敌众。

阅读一人一棍闯三国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