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579、好多的钱,迷花了眼

  • 作者:中秋月明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4-01-13 05:37:37
  • 章节字数:7190字

良心价有没有?!

两盒磁带哦!

音像出版社都忍不住在海报上这么宣传了,hk原版99港币的全新专辑,只卖15.9元!

他和曹菲的鸳鸯碟专辑,hk卖99港币,国内还是磁带版,15.9!

这已经成了整个报社的不成文规定。

于是王峰就成了在音乐报前四期出现最多的人。

结果收到无数读者的愤怒来信,质疑为什么没有荆小强的歌。

这肯定影响到了《音乐报》排行榜的公正性。

首先是王峰头上没人压他。

自从第一期音乐报上市的时候,正好荆小强和曹菲的专辑开始在国内销售。

因为他的歌超级多,谁投稿都不如他量大。

而最最最关键在于他恰好写了一系列关于鹏圳打工厂的歌曲。

就类似他后来应该写的《秋天里》、《平京平京》这类歌曲风格。

过去一年多时间,在荆小强要求下,他背着吉他在沪海、平京,以及跟随去过很多城市转悠体验生活。

把他原来创作里面有点矫情的嘶吼洗了个干净。

真正体会到了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的金科玉律。

其中迅速被传唱开来的《流水线》,在第一期就被放在了优秀歌曲选登的版面第一首。

应该说十六版的《音乐报》拿了六版选登滚社为主的歌曲。

能登上的都挺不错,基本都能在全国传唱开。

但立刻就被王峰这首歌拉开了距离。

“我在这大都市里游牧,虽然也是牛马,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

流水线里只看到夜晚跟晨曦……

但我依旧站在这里,不会有半点哭泣……

这就是生活的真谛……

哪怕跟我的梦想有一万万光年的距离……”

“我依旧会朝着你走去

哪怕流水而过的线头望不到天际……”

所有其他滚社成员的作品,终究还是大学生的角度。

无论是校园民谣、爱情歌曲,又或者摇滚嘶吼。

都没他这种沉浸到第一线去体验过的真实。

用他自己在鹏圳电子厂去体验过的生活,早上七点多起床。

八点开工,八点收工的流水线生活。

机械单调的工作完毕之后整个脑子都是麻木的,回去就想倒头睡,没有午休,吃饭十分钟,没有摸鱼,没有任何尊严,更没有梦想。

刚开始他的感受是,学习不努力,贪玩好耍,活该进工厂这么累。

如果让这种简单机械的工作,跟高知识文化岗位薪资一样,工作时间一样,强度一样,怎么对得起那些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十年勤劳?

勤劳积极的人终会优秀,好逸恶劳的人抱怨悲观,越混越惨不是活该吗。

可十天半个月的体验下来,才了解到这工厂里的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压根儿就没有获得良好教育的条件。

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连尊严、梦想这些字眼都从未想过,只会老老实实的打工攒钱,把自己尽量压抑得像机器一样。

那么歌声到底应该给他们带来什么?

是烘托煽动愤怒吗?

是鄙夷嘲讽怜悯吗?

到底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阐述音乐的抚慰?

王峰的确聪明,他跟在荆小强身边时间那么长,充分体会到荆小强那些温和向善的鼓励风格。

用到自己的创作里。

后来他这首歌被评价为开创了新时代的“现实主义通俗歌曲风格”!

刚刚在沪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美通一体化专业当委培生的他,已经开创了风格!

只要看过这首歌印刷在报纸上的词曲,那种无比真实的打工人感受,都会让人忍不住会哼唱。

自然又想去找他的磁带听听这首歌。

没有。

但刚刚好,王峰之前跟荆小强去焦盆,在那边录了张专辑,还收了焦盆人三万美元的版税,回来直接用母碟在国内发行,从封面设计到音响效果都是nhk乐团那边一手包办。

音质、效果都远超内地当前水准。

哪怕没有这一系列的工厂歌曲,但他的风格在那摆着的。

能上nhk的专辑,更是过去一年多数百首创作歌曲里面的精品。

一下就爆了。

超过一百二十万张的销量。

瞬间把所有滚社专辑甩了个老远。

也就荆小强这次的三百多万张专辑能超过他。

总之在很多音像店,都是把荆小强、王峰、黑仔他们的海报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从打动人心的那种感同身受来说,只有黑仔他们的《海阔天空》能跟《流水线》媲美。

荆小强的《这世界那么多人》感触度都小资了点。

套用后世的话来说,《流水线》下沉到了听众基数最大的那一层。

在听惯了各种官方颂歌的时代,忽然出现这样一首真实的歌曲。

这里又不得不提到何炯炯,作为报社兼职社长,他在第一期发现这首歌爆红,获得了大量观众来信之后,就迅速联络王峰录了样带单曲。

然后复制了很多盘,通过他正在建立的音乐广播联盟,包括全国各地滚社协助,把磁带送到各地电台。

买不到专辑,起码能在广播上听到这首歌曲。

这是其他任何歌星都做不到的局面,连荆小强都没享受过。

所以这一切,都助长了王峰那张专辑的销量。

光是这一波,他就拿了四百多万!

整个滚社都疯狂了。

所有乐队都在向王峰看齐,学习他的歌曲,学习他的创作,学习他的……一切吧。

毕竟荆小强这个老大太遥远了。

没人能学到他的唱腔,更学不到他那层出不穷的经典歌曲信手拈来。

王峰更像个跟他们一样的加强版。

大家都是大学生。

学这个是最现实的。

可余舒凡现在开会说的就是这个事情,王峰找他提出要改分成比例。

荆小强一听就差点笑出声!

上辈子好像王峰的名声都不是那么很良善。

现在这才开始呢?

不过王峰说得好像也有点道理。

一百二十万销量,销售渠道、磁带成本之类拿走后,其他制作费用在这么大的收入面前可以忽略不计,剩下基本上都是税前收入。

在其他地方都是唱片公司跟老板、制作人赚大头。

可按照滚社专辑的规矩,公司只象征性收百分之一作为制作人费用,才十几万。

让原唱乐队们拿六成,王峰这次是单人独立专辑,他就拿了四百多万,其他四成归滚社,三百多万呢。

问题就出在这三百多万,王峰质疑他的创作跟滚社无关,凭什么给滚社,就算是荆小强或者唱片公司拿了他都认,给滚社几十万就差不多了,三百多万……

还是属于没见过钱。

纵然能拿四百多万,心态还是在能够拿七百万的对比下,崩了。

余舒凡那么优雅的声乐系研究生,都瞬间爆发:“你知不知道港台来的唱片公司,只给歌手拿总销售的百分之一到五,起码要到覃校长他们这些地位才有资格分成,是小强打破了这种局面,他第一张专辑才四千块,任何歌手都要讲反哺的,不然唱片公司、音乐团队怎么去捧新人……”

王峰低着头却很倔强:“给唱片公司我没二话,滚社跟我无关……”

反正翻来覆去就这句话。

唱片公司也有几个沪海滚社的在这边做事,气得无语。

滚社一直都把王峰当成创作总监,虽然他从来都不是大学生。

但王峰的创作才华,特别是跟吃饭喝水那么简单的创作能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所以哪怕接触不多,大家还是一贯都把他的词曲作为范本来学习,更认定他是最理解荆小强创作方针的解读者。

荆小强的创作神出鬼没,怎么来的都不知道,跟着王峰学是最直接的。

所以也很尊重。

没想到他居然撇得这么干净。

荆小强笑眯眯的看,看王峰涨得面红耳赤,却闷头不说话,就叫了他:“到后面我们说几句。”

就是他以前经常蛊惑成大小姐吃口香糖的后门楼道。

当然不会跟王峰吃口香糖了,荆小强脚后跟扣上门当头一句就是:“有其他唱片公司给你许诺了什么吧?”

王峰吃惊得猛抬头,可眼神却怎么都不敢跟荆小强交流。

前剧院副总看这种事儿,简直就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这家伙心虚啊。

其实准确的说是红了一堆人。

第二期就不得不在头版角落开了个小窗“鉴于本报是荆小强同志全力推动资助发行的专业报刊,旨在推广全国音乐爱好者云云……,为避免影响公正性,荆小强同志特此声明不参加任何本报音乐榜单,特此说明”。

是啊,荆小强的专辑,还需要宣传吗?

所以真的从第一期开始,荆小强都不怎么出现在音乐报上,不光排行榜没有,内容里面也尽量不出现这仨字。

毕竟他都是出现在各种国家大报跟砖儿台新闻上的人物,真的没必要把这个音乐报搞得像个歌功颂德的私人自留地。

很丢人的。

连荆小强都没有的歌曲排行榜,能算榜单?

荆小强提出不许在排行榜上提他和曹菲的名字。

但王峰绝对是占据半壁火红的那种拉开了距离。

所有滚社的乐队都在讨论分析,到底是他运气好还是实力足。

王峰。

老大真的太有眼力了。

当年好像在他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就说过他一定会大红大紫吧?

不买这个买盗版,都对不起荆小强的苦心!

卖得好,跟音乐报都没关系。

阅读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