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施今墨医案解读

第36章 风湿性疾病 2

  • 作者:吕景山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6 12:53:18
  • 章节字数:6742字

内热久郁,外感风寒,邪客经络,留而不行。阴气少,阳独盛,气血沸腾,溢为红斑,是属热痹,急拟清热、活血、祛风湿法治之。

【处方】

鲜生地

【辨证立法】

藤各10克黑芥穗6克

紫草根6克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第四节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

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豨莶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解毒。海桐皮祛风湿,通经脉,偏于走上,善治上半身疼痛等症;豨莶草长于走窜,开泄之力甚强,为祛风除湿活血之要药,善治腰膝无力、四肢痿软等症。二药伍用,祛风湿、通血脉、利关节、强筋骨益彰。

海桐皮、豨莶草伍用,除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外,施师更多将其用于小儿麻痹后遗症,并与全鹿丸参合使用,其效更彰。

左秦艽6克

汉防己10克

桑枝

寄生各12克

甘草节5克

另:紫雪丹10克,分2次随药送服。

二诊:药服2剂,热稍退,病稍减,拟前方加山栀6克,赤芍药10克,赤茯苓10克。

三诊:前方服2剂,大便通,www.youxs.org,疼痛大减,红斑颜色渐退。

【处方】

原方去紫雪丹、忍冬藤、紫地丁,加当归10克,松节10克,白薏苡仁12克。

【解读】

热痹是属痹证的一种类型,是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的痹证。症见关节红、肿、热、痛,可有发热、口渴等症。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结节性红斑等病。治宜清血热、解血毒、祛风湿、通络道、止疼痛。

鲜生地——鲜茅根(见第18页)。

丹参——牡丹皮(见第15页)。

忍冬藤(银花藤)——忍冬花(银花)(见第24页)。

紫草——黑芥穗

紫草又名紫草根,为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的根。味甘,性寒。入心、肝经。本品甘咸气寒,色紫质滑,为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之上品。盖血得寒而凉,得咸而降,得滑而通(通九窍、利二便),得紫而入,血凉毒消,诸疾可除。荆芥穗气味轻扬,辛温发散,祛风散邪解表,炒黑入药走血分,引血中之邪由表而解,并能通利血脉、止筋骨疼痛。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清,解毒散邪,祛风止痒,活络止痛之力增强。

桑枝——桑寄生(见第182页)。

赤茯苓——赤芍药(见第21页)。

注1:甘草节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或根茎内充填有棕黑色树脂状物质部分。甘平无毒,治痈疽疮毒效佳。施师每遇热痹诸症,俱见效验。

注2:紫雪丹原名紫雪。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各1

500克,犀角、羚羊角、青木香、沉香各150克,玄参、升麻各500克,甘草240克,丁香30克,朴硝5

000克,硝石4升,麝香38克,朱砂90克组成。施师20世纪30年代尝治蒙古王公之妇,患关节疼痛,发热不退,前医屡进羌活胜湿汤、独活寄生汤之类,疼痛日逐加重,日夜号叫,痛苦万分,关节红、肿、热甚,伴有唇舌焦烈,脉见洪数。遂予紫雪丹3克,顿服。服后居然疼痛少止,旋改紫雪丹3克,日服2次。翌日往诊,疼痛渐轻,号叫渐歇,热象亦退,停服紫雪,改为他药后,热病又起,于是逐次加重分量,数日共服紫雪2两(60克)余,痛止热除病愈,后以理气活血以善其后。细察此案,职是不知热痹之理,屡进辛燥祛风之药,火热日燔,血气沸腾,大剂紫雪清热凉血解毒之法竟能治愈,可师可法矣。

第五节类风湿关节炎(痹证)

周某男8岁病历号54、7、205

4年前患痢疾月余,愈后又再发热,周身关节肿痛,北京某医院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曾住院治疗,此后4年来多次发热身痛,十指及肘关节拘挛不伸,于阴雨时发作更甚,食睡尚好,夜间遗尿。

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辨证立法】

痢后体弱,风湿入侵,稽留经络,屡治未能根除,感遇寒邪即行发作。当以散风活血通络为治,兼治遗尿。

【处方】

桑枝

寄生各12克

酒当归5克

酒川芎5克

节菖蒲5克

益智5克

川桂枝3克

杭白芍10克(同炒)桑螵蛸5克

乌蛇肉10克

酒地龙5克

www.youxs.org

熟地黄各5克(同捣)

生银杏10枚(连皮打)

炙草节6克

二诊:服药4剂,除遗尿见好外,关节肿痛未见变化,但食睡正常,精神甚好。

【处方】

川桂枝3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生鹿角10克

金狗脊10克

双钩藤10克

炙草节3克

桑枝

寄生各15克

豨莶草10克

伸筋草10克

乌蛇肉10克

www.youxs.org

熟地黄各5克(同捣)

虎骨胶3克(另烊化兑服)

酒当归6克

酒川芎3克

酒地龙

6克三诊:前方连服4剂,颇见功效,曾电话询问是否来诊,嘱效不更方,多服数剂。现已服至16剂,关节肿痛全消,手指、肘部伸屈较前灵活,遗尿亦基本消除,拟回乡,要求常服方。

【处方】

补骨脂5克

www.youxs.org

白芍各5克(同炒)

酒当归6克

节菖蒲5克

巴戟天5克

桑枝

寄生各15克

虎骨胶3克(另烊兑服)

生银杏10枚(连皮打)

伸筋草10克

乌蛇肉6克

地龙6克

酒川芎3克

桑螵蛸6克

炙甘草5克隔日1剂,至愈为度。

【解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突出病变在关节,构成关节的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腱和骨骼等均可累及。症见关节肿胀、僵硬、疼痛、功能障碍等。中医认为,本案仍是风湿之邪,乘虚而入,体功不强,防御不力,病邪稽留经络,久则气血均受影响。活血通络为治风湿病良法。患者服二诊方最效,然巩固疗效须加壮筋骨、补肾气之剂。肾主骨,故用补骨脂、巴戟天以强肾气;银杏合桑螵蛸、节菖蒲治夜间遗尿颇效。

桑枝——桑寄生(见第182页)。

杭白芍——桂枝(见第2页)。

生银杏(白果)——桑螵蛸

桑螵蛸(见第219页)。

白果气薄味厚,性涩而收,益肺气、定喘嗽、缩小便、止遗尿;白果又叫银杏,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种子。味酸、涩,性平。入肺、肾经。其气薄味厚,性涩而收,能敛肺气,定喘咳,止带浊,缩小便。桑螵蛸得桑木之津液,禀秋金之阴气,补肾固精,涩精止带,缩泉止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收摄下元,治夜间遗尿之力倍增。

注:生鹿角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已骨化的老角,呈分枝状,三岔或四岔,长30~50厘米,左右两枝对称。味咸,性温。入肝、肾经。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腰脊疼痛。

注:白果临证应用,有生、熟之别。《本草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捣)涂鼻面手足,去皶泡,,皴皱及疥癣疳、阴虱。”

着痹又叫湿痹,是指风寒湿邪侵袭肢节、经络,其中又以湿邪为甚的痹证而言。症见肢体重着,肌肤顽麻,或肢节疼痛,痛处固定,阴雨则发。脾主湿,运化失职,湿气下注,两腿遂即沉重麻木;脾主肌肉、四肢,久必肌肉萎缩,行动困难。本案为湿重于寒者,故始终以《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为主方。黑豆皮养血疏风,滋养强壮,以热黄酒淋之,可加强活血疏风之力,治足软无力亦甚效。

病将两周,开始形似外感,发热,身痛,服成药无效,旋即肘、膝、踝各关节灼热样疼痛日甚,四肢并见散在性硬结之红斑。经北京某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体温逐渐升至38c不退,行动不便,痛苦万分,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唇干口燥。

舌质绛红,无苔,脉沉滑而数。

皮各10克

紫花地丁15克

忍冬花

李某女19岁病历号55、2、264

桑寄生——嫩桑枝(见第182页)。

黄芪——防己(见第181页)。

云茯苓——白术(见第79页)。

第八章风湿性疾病(2)

杭白芍——桂枝(见第2页)。

海桐皮——豨莶草

茅根各12克

丹参

阅读施今墨医案解读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