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

第 167 章 半年后再游花山

  • 作者:老实头儿的春天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1-12-19 12:33:10
  • 章节字数:7846字

会给人做童养媳的姑娘,不外是母家穷得养不起;或者定婚以后,女孩儿父母都死了,亲戚无人照管或不管。

作为童养媳的小女儿,四五岁就做家务带孩子。再大一点家境衰落,被养家送去做女佣,一天到晚不停地做活。

苦苦撑到了十五岁,小女儿被夫家接回完婚。婚后依然有无穷的活计,再加上不间歇地生孩子。

公婆以无人喂奶,将小女儿送与人做童养媳。

……

这两代三个女人的故事,当然是为给人敲响警钟:一是该反对包办婚姻,二是不该虐待童养媳,三还是讲女孩子要受教育,四是劝说善有善报。

唯独作为货物本身的人,不晓得该不该满意。她将来的丈夫,像是老实木讷的人,看着并不凶蛮。订了亲的女孩子,忐忑地想:她不至于打老婆孩子罢。

……

心疼女儿的人家,把这索子系成活扣,若是有朝一日索子勒刻女儿,父母还愿意把它解开去;不心疼女儿的人家,一开始就将索子系成死结,言道:生是某家人死是某家鬼。

卖方的父母接下彩礼,买方的父母,看着鲜花似的大姑娘,赞两声“端庄贤淑,宜家宜室”,对钤了印的货物很满意。

自从新女性报开办,珍卿写女性故事,主人公多是自立自强,以知识和劳动自我救赎。这一篇稍微特别点。

说到女孩子要受教育,珍卿除捐助苏大姐的夜校,在杜教授之友孙离教授的介绍下,也在援住一个私立的师范学校。

说一千道一万,全民教育本该由政府主导,私人办学虽是好心,但常常会后继无力。

珍卿自身学业未竟,兴趣也不在于教育,倒不如多挣点钱以救人之急。

日历上红色星期天翻过去,又是一个星期一。

珍卿起床后悻了一会,带上稿子去学校,准备直接给裴俊瞩或熊楚行,由她们带到麦特林路新女性报。

杜太爷不喜欢她放学晚归。她感觉得出来,三哥也不喜她去新女性报。她近来很少晚上去新女性报。

礼拜三的下午,学校要做全面防疫消毒,陆三哥带珍卿去花山游玩。

坐在车上浏览风光,珍卿惊讶地发现,市区通往花山的路,竟变成一条平整的沙石道。

相比半年前的行人寥落,这条路上行人车辆多了,来往的既有游客也有商贩。

珍卿看车外峰恋如画,红叶流泉,比春夏景象更添仙气,觉得这真是个好地方。

她问三哥:“花山的别墅还有人建吗?”

陆三哥笑笑说:“花山毒物太多,初期防治投入很多,范静庵为这项目家破人亡。他死之后,他老婆也离开了,未竣工的花山项目,被抵给他借贷的银行。投资商都觉得不吉利,所以无人问津。”

珍卿点点头,山上普贤院建成未久就荒废,范静庵也在此铩羽而归,投资者自然该谨慎些。

却又忽听三哥说:

“范静庵全数身家投进来,还背负巨额贷款,即便外界看衰花山项目,他当时也没有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后来,他请人漫山捕杀马蜂、毒蛇、毒蛙,灭毒工作已见成效,可惜灭毒技士死了几个。

“其实,范静庵若能坚持下去,设法给人们证明花山已经安全,假以时日他未必不能翻盘”

珍卿暗暗挑起小眉毛,三哥的神情态度,有点意味深长的感觉啊。

到地方下车,珍卿再见陶望三先生,觉得此人几乎没有变。

他穿着黑色绸衣绸裤,手腕上还是一串念珠,油头滑脑地像个老痞子。

所以说他几乎没有变,是因为他戴了副玳瑁框眼镜,显得他像个文人学士。

他高兴地上来拥抱三哥,一边热呼呼地说话:

“哎呦,我的太子爷,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您真是贵人事忙啊,想找你叙叙,电话打了有八百回,总说你不得闲算怎么的。

“总这么劳碌怎么成,你好歹顾顾身体啊,你要是活活累死,没老婆没孩子的,还不是便宜那些没出力的……”

陶望三是个碎嘴子,陆三哥简单答一下,他自己就能没完没了地说。

说着一席子的话儿,陶望三瞅向珍卿,有点诧异地看她半天,恍然大悟地指她说:

“我当你开窍要找老婆,敢情还是上回来的珍妹妹。真是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哟。”

珍卿看陶老板扩建的饭馆,原来的两爿房子,西边的大约还是原本用处,而东边也改成吃饭的包厢。

后面新建三层灰砖楼房,房子的造型很寻常,但屋檐、四壁的的装饰风格,明显借鉴了西式建筑。

陶先生带他们到新楼,他说是给行旅之人备的客房,上中下三等房间都有。

他带珍卿和三哥逛了下,就是普通的民宿风格,并没有过分装修,上等房只是大一些,设施稍微多一些。

陶先生说一些画家、作家,累月地住在这里搞创作。

直到绕过这旅馆到后头,珍卿才发现,后面竟还有一座小点的两层楼房,小楼红漆门上面有一块匾,匾上写着“小西涧”三个字。

珍卿猜这里是陶先生藏书处,前清有一藏书楼叫“西涧草堂”。

走上水门汀的台阶,打开红漆的门,果真里头别有洞天:一排排黑漆木架,摆满了各种线装书,三个大画缸里,都装满大小卷轴。

珍卿留心看书架上的书,经史子集还挺齐全,不少都是私人收藏的古籍。墙壁上挂的画幅书作,真真假假也有点东西。还有四周围的书架柜顶上,摆着各色各样的盒子,有的看不出装的什么东西。

这房子东、西、南三面,都开着拱形圆玻璃窗,所以里头采光非常好。不同方向的圆窗下面,还陈设着桌椅卧具,还有文房四宝、饮娱之器等。

珍卿向窗子外头看,有的窗外是古树异卉,有的窗下潺潺小河流过。

这是极清静的休闲娱乐场所,陶老板显得挺有情趣,挺有文化。

把第一层溜达完了,陶先生吩咐听差,在下头好好守着,有人来就上去叫他。

他转头跟二哥和珍卿说,楼上才是他最经典的收藏。他们家从前是王府,留下多少好玩意儿,不是变卖就是糟蹋了,剩下这点也不容易。

他跟珍卿夸下海口,说但凡她看上的东西,许她任意挑三件。她好奇地问:“陶先生,你对我都这么大方,那要是三哥看中的东西”

对象换成三哥,陶先生豪爽之极:

“就我这饭店旅馆,还有这一楼的东西,不管你三哥看中什么,我陶某人都拱手相送。你三哥这人局气、高明,我陶望三服气,五体投地的服气。”

陶先生跟三哥铁瓷,也不把珍卿当外人,上了三道锁的稀世珍卿,一口气全打开给他们看。

珍卿今天真是开眼了:一整套的青瓷虎口杯,小半人高的珊瑚佛像,紫檀漆地嵌玉圆光座屏,还有造型古朴的青铜器,紫檀、黄花梨、红雕漆、金漆的各式卧具、陈器……

珍卿看得眼花缭乱,简直快被馋哭了。

她以前小家门户,不认得好东西,也喜欢不上好东西;现在认得好东西,自然也喜欢上好东西。

李师娘她妈是前清的格格,师娘陪嫁里好东西也不少。不过多是金银珠宝之类。

眼前这一屋子的大件好玩意儿,平生头一回见这么多。

要么老话说呢,穷家儿的穷是真的穷,富家儿的穷,扫扫地缝子还能吃三年。

难怪陶望三先生这么洒脱,愿意离开繁华的大都市。天天跟这些东西一块玩,其他身外之物自然瞧不上眼了。

听差的上来叫陶先生,陶先生叫下人沏茶拿点心,让珍卿任意地赏玩古董,挑选书籍,碰了疵了都算他的,当自个儿家一样的。

珍卿在小西涧饱览奇珍,三哥问她:“看上什么了?”

珍卿大饱一番眼福,倒没有把宝贝据为己有的意思,

珍卿摊着手笑:“我看什么都喜欢,想着什么都不必要。”

陶先生下去一趟又上来了,问喜欢为什么不要,珍卿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我跟陶先生没交情,也不想欠你的人情。”

陶望三与三哥对视,“嚯嚯”两声,说:“好飒爽的小姐,说话真是爽脆,像以前的满洲格格,可惜后来就不成喽,都是关在四方天里养。珍妹妹,冲你这富贵不能淫的劲儿,我还非得送你点什么不可。”

珍卿继续饱览宝物,陶先生跟三哥说:

“花山风景独绝,不过林业部的技士,天天还上山除蜂除蛇,最好还是不去。”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1100401:00:562021100521:54: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白无常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最快更新!无广告!

但她总梦见一个女鬼,夜里来向她索命,她感到死期将至,寝食难安。果然,她生下小女儿就死了。

这时,成为两个女儿母亲的她,刚刚过了十八岁的生日,小女儿刚出生,大女儿不到半岁。

没有被送走的大女儿,是被继母带大的。

继母对大女儿不坏,甚至用嫁妆贴补她的学费。

姐姐以后念完师范,把没有生育的继母,接到身边奉养。继母把死去小女儿的孩子带大,晚年也享到天伦之乐……

这母亲生下大女儿,公婆过了弄瓦之喜,催促她再生一个儿子。大女儿不满半岁,做母亲的又怀上了。

买卖双方都觉得满意,皆道结了一门好亲事。

这天晚上三哥走后,珍卿想到吴大哥的事,想到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再联想白眉讲的家庭故事,一时间思潮起伏,构思了一家母女三人的生存故事。

故事从母亲的十六岁讲起。她少年时,生得娇美玲珑,秀外惠中,会理账能绣花,知书而识礼,父母媒婆给她相中一门亲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一世书城]

珍卿这样写道:

媒婆和父母的手中,牵着一只结实的索子,这门亲事一旦定下,就算把索子套进女儿的脖内。

她姐姐找到她的时候,她生下一个小女儿,自己却死掉了。

悲痛欲绝的姐姐,看着破襁褓里的外甥女,仿佛看到廿年之前,她生母死去的情景,多么可怕的生死轮回!

阅读穿到民国好好学习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