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第四十七章 伏允的下场

  • 作者:张九文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4-05-18 00:53:37
  • 章节字数:9162字

“啊?”李承乾跟上脚步道:“去做什么?”

长孙无忌的脸时而板着,时而还要挂着笑容,尽可能语气温和地道:“陛下要去秋猎了,太子往后要留守长安,监理朝政,是要去送陛下的。”

“对呀,孤要去送一送父皇。”

长孙无忌尴尬一笑,道:“殿下,随臣来。”

长孙无忌一路带着太子走着,一路解释种种规矩。

李承乾听着舅舅的絮叨,看到宁儿正在与几个宫女叮嘱着,走近的时候大概可以听到她说晋王睡觉时还会磨牙,餐食少用粗粮。

就因为舅父的三两句话,老夫就差为了这个东宫的储君不要这颗项上人头了?

做亲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当这李唐江山的皇帝家的亲戚。

长孙无忌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细汗,也不知道这太子是早就有了打算,还是应变能力厉害。

总算是漂亮地将这件事应付过去了。

清河公主一早睡醒一定要喝水,东阳公主睡觉时会踢开被褥。

高阳公主右边的牙齿有些松动,说不定就要换牙了,再几次叮嘱不能让她们饮用生水,食物一定要煮熟等种种事。

宁儿任职东宫掌事女官,她的办事能力一直很强,至少在宫里东宫缺少什么,或者遇到什么事她能够妥善地安排好。

照顾弟弟妹妹这大半年,她也记得每个孩子的习惯,照顾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乃至于她们的身体状况。

早在这一次秋猎之前,昨夜她也没有休息,给每個弟弟妹妹准备好要出行的用品。

光是忙这些,她就一夜没睡。

一直走到玄武门边上,就见到了准备上马车的父皇,护卫在父皇马车旁的便是李恪。

李世民站在马车边,打量随行的兵马。

李承乾作揖道:“父皇。”

“嗯。”李世民看看后方的一驾驾马车,多半是准备好了,叮嘱道:“你留守长安,监理朝政如有遇到不解之事,可以多问问辅机与玄龄。”

李承乾平静回道:“儿臣明白。”

“嗯。”李世民抬头看了一眼玄武门。

也不知道是不是砖石用料的缘故,这玄武门的城墙一直都是漆黑的。

等父皇坐上了马车,李承乾又道:“恪弟,照顾好父皇。”

李恪拉着马儿的缰绳,颔首应声:“嗯!”

又见到坐在后方马车的李泰,李承乾向他投以微笑。

见状李泰站在车辕上,躬身行礼。

随着尉迟恭一声大喝,这支队伍开始缓缓前进,行进的速度并不快。

李承乾站在玄武门边上,揣着手站着,目光看着一驾驾马车离开。

长孙无忌站在太子殿下身后,也是一言不发。

直到父皇的车驾走远了,整个护送队伍都出了玄武门。

见太子的目光还望着队伍离开的方向,长孙无忌道:“殿下,其实与陛下秋猎很无趣的。”

“孤很羡慕。”李承乾摇头道:“可惜不能一同前往。”

“正因殿下年少,更要谨言慎行。”

李承乾一路走向宫里,道:“在早朝时,还要多谢舅舅可以站出来。”

长孙无忌落后太子半步,继续走着,道:“其实陛下的心意也是要杀了伏允可汗,他若不死,将士们心中不平。”

“所以不论孤怎么说,他今天都必须得死?”

舅舅与外甥走向承天门,这是赵国公与东宫太子,一路上的巡视的护卫纷纷行礼。

远远看去,整个皇宫的守卫更多了。

皇帝离开了长安城,这长安城守备反而更森严。

长孙无忌双手背负,点头道:“没错。”

“父皇要杀,可父皇不能亲自开口说出要杀人的决定,而是要让舅舅或是朝臣来决定,如此父皇还是那位让四夷膜拜的天可汗,而不是一个嗜杀的帝王。”

长孙无忌叹道:“殿下不是也主张杀了伏允吗?”

“舅舅这话不对。”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宁儿姐远远地跟着,而后从一旁的宫门回了东宫。

“臣的话如何不对了?”

“孤在父皇面前与所有人都说过,杀伏允的决定不是父皇决定的,也不是孤决定的,而是满朝文武众大臣一致通过决议。”

长孙无忌皱眉打量这个太子,以前没觉得,现在看他的身高已与自己这个舅舅一样高了。

李承乾在承天门前停下脚步,伏允已经被押到了这里,刽子手穿着甲胄,多半是从军中临时抽调的。

承天门的另一头,程咬金与秦琼也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

李承乾朝着两位大将军行礼。

程咬金与秦琼也远远地行礼。

将双手揣在袖子里,李承乾继续道:“舅爷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有些事吧……”

话语顿了顿,这个东宫太子脸上带着笑容,道:“有些事他不会主动来教,而是他所安排的种种事,从侧面来指点,就像那位姑姑的事,或是别的什么事,作为东宫储君,有些事情不能让储君来做抉择,储君也不用做抉择,只要分析利弊就可以了,这便是舅爷教会孤的第二个道理。”

长孙无忌缓缓道:“舅父是个口是心非的人。”

李承乾点头道:“舅舅所言不错。”

随着岑文本念诵完旨意,刽子手一刀挥下,站得并不近,却隐约能够听到骨骼断裂的声音。

血在地面溅了一大片,画了一道血红的起伏的波浪。

伏允的人头应声落地。

没多少围观的人,这个吐谷浑可汗伏允死得很安静。

另一头的程咬金与秦琼再一次向太子行礼,便匆匆离开了。

李承乾看那尸体还冒着血,缓缓道:“溅得到处都是,这地恐怕不好洗吧。”

长孙无忌道:“今日是江夏郡王第一天任京兆府尹,臣还是不太放心,打算去看看。”

言罢,等着太子的反应。

李承乾道:“那就去看看吧。”

长孙无忌点头,招手叫来了几个护卫。

李承乾走到承天门边,对着刽子手道:“洗干净点。”

那刽子手长得也不是多么人高马大,穿着甲胄也看不出胖瘦,只听他朗声道:“喏!”

声音在承天门前回荡,李承乾快步走向东宫,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还有些心悸。

与舅舅一起出了从承天门走到朱雀门,出了皇城走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

长安的一切都是照旧的,坊间居民还是如往常一样生活着。

这一次皇帝秋猎,与他们的生活没太大的关系。

跟着长孙无忌一路走向京兆府,长安城的京兆府用的还是武德年间留下来的官衙,而武德年间用的很多相关官府官邸都是前隋留下来的。

李渊在位的时候,很多事的置办上突出一个大手大脚,没有细致的规划,那时候的别说官吏不够,三省六部的建制都是不全的。

现在长安需要治安,长安各县需要治理,便又重新将京兆府拿了出来。

一路走在朱雀大街上,行人注意到有官兵护送着一个穿着朝服的年轻人与一个神色端正的中年人,纷纷让开路。

长孙无忌道:“是如何想到用这种方法来处置排除众议?”

“舅舅说的是举手表决这件事?”

“嗯。”长孙无忌缓缓点头。

李承乾道:“平时的时候,一个皇帝是如何做决定的,看辩论双方讲道理?看谁说得更有道理,就按照谁的办法来?”

长孙无忌脚步放慢,皱眉低着头。

“举手表决也是无奈之举,可能舅舅会觉得,这是一种倒逼朝臣的手段罢了。”

“殿下的见解很有意思。”

继续带着路,长孙无忌笑着摇头,忽然又觉得想多了,太子还需要好好劝导,光靠这种手段来号令文武,还是不够的。

京兆府建设在长安城的开明坊边上,处于朱雀大街的东面,也算是长安城较为热闹的地方。

只不过是现在这里还按照前隋风格的建造。

李承乾与长孙无忌停下脚步,看着此刻闹哄哄的京兆府,这么一看在这里的人还真不少。

京兆府内坐着不少穿着官服的人,这些人还在争论着,争吵个不停。

李承乾站在府邸前,竟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走入这处官邸内。

忽听到一句熟悉的叫骂,仔细一看,是许敬宗正在与另一个穿着县丞官服的人对峙着,双方又是挥袖,又是叫骂。

长孙无忌的脚步停在官邸外,板着一张脸没有讲话。

有一个门吏脚步匆匆而来,看这个门吏不是个生手,而是脸上挂着亲和的笑容,躬身道:“见过赵国公,见过太子殿下。”

长孙无忌道:“李道宗人呢?”

这个门吏又看了看府邸内的情形,新任的京兆府尹此刻根本不坐在官邸内,他尴尬笑道:“这边请。”

说罢,他带着路绕过闹哄哄的京兆府正门,而是从街上绕了一圈径直走到了京兆府的后门。

后门是一个显得老旧的木门,这个小吏推门而入,倒是个还算干净的小院子。

长孙无忌先一步走入院中,见到了在这里垂头丧气的江夏郡王李道宗。

此刻这位从吐谷浑大胜而归,这才过了半月就被罢去了兵权,又被禁足了半月之后的将领,成为了长安城的京兆府尹。

京兆府尹历来都是治理都城的官吏,权力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除了要管着长安城,还要时刻过问长安周边十二县的大事小事。

属于是官说大不大,要管的破事不少的位置。

现在李道宗双目无神,瘫软地坐在一张胡凳上,口中好似在喃喃自语,又有些迷茫的神色。

颇有一种中年危机到了,又无力扭转的感觉。

他眼前放着碗筷,一壶酒水,还有一碗多半是已放凉的黍米饭,还有一碟羊肉。

筷子搁在碗上一口都没有动过。

只是见到来人,李道宗又如魂归身体,连忙起声道:“太子殿下,赵国公。”

长孙无忌道:“这里如何了?”

李道宗神色痛苦,目光在太子与赵国公之间摇摆缓缓道:“陛下为何不将老夫遣去封地?”

长孙无忌道:“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能用一个是一个,再者说犯得也不是什么大错,往后行事谨慎,不要再被蒙骗了。”

李道宗又睁大还有些血丝的双眼,道:“那为何要将老夫放在京兆府尹的位置上。”

长孙无忌目视前方也没有去看他,而是低声道:“京兆府积压太多事,需要有人办。”

“你也知道京兆府积压了太多事?”

“这都是陛下安排的,本来这种事交给岑文本他们更合适。”

李道宗灌下一口酒水,也顾不上当值期间饮酒会不会被责罚。

他指着官邸正堂的方向道:“今日一早,老夫来到京兆府,门外就站满了人,长安十二县,六个县丞都来了。”

随之松了一口气的还有当今中书省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更是当今赵国公的长孙无忌。

听到身后的呼唤声,长孙无忌立刻换上一脸很用力的笑容,转身行礼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道:“大家都去忙了,这里没别人,舅舅不用这么多礼。”

玄武门,五千大军准备开拔,护送皇帝一家去骊山秋林的将领有金吾卫大将军尉迟恭,还有作为前军的左右千牛卫的将领牛进达,与带着左右监门卫的梁建方。

在玄武门的西侧还有一条河道,那是汉时太液池的遗迹,如果仔细看还能发现唐皇宫的向西延伸的方向,能够见到一片平整的地基,那里便是汉朝的建章宫的遗迹。

现在的大唐还没有修建大明宫,也没有重新开凿太液池,以至于现在的玄武门附近还很萧条。

“舅舅!”

这太子的舅舅,真的很难当。

等众人都已散去,长孙无忌还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目光看向还在与吴王,魏王有说有笑的太子。

就因为舅爷的一句话,这位太子想要做皇帝。

早朝结束了,李承乾松了一口气,躬身行礼目送着父皇离开太极殿。

而身为太子的舅舅,长孙无忌秉持着自己的良心,至少没有答应任何有关谋逆的想法,更没有作出任何的承诺。

今天的早朝不可谓不是千钧一发。

长孙无忌摇头不语,就差说一句:不然呢?

心说也就罢了,太子还年少往后可以好好劝导。

阅读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