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篡清:我初恋是慈禧

第246章:毁灭打击!石达开末日!

  • 作者:沉默的糕点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5-27 07:27:11
  • 章节字数:24982字

而且蒙古马在这支骑兵师,通常只做辅助战马,真正的主力战马都是上等的伊犁马。

伊犁马不够,甚至花高价从国外买马。

三個师的饷银,军费,饮食,服装,武器装备等等加起来,整整千万两。

骑兵和骑兵之间的实战演练,骑兵和步兵之间的演练。

僧格林沁的剩下的六千骑兵不是不勇敢,而是组织度不行。

一开始冲锋的时候,也同样勇敢,因为战马不够强,所以速度稍稍落后一些。

体能训练,组织度训练,射击训练,格斗训练。

每天从睁眼到闭眼,都在疯狂地训练。

而僧格林沁这不到一万骑兵,有一半是刚刚受训过的第六骑兵师,整整四千人。

这四千多人虽然才受了半年多的训练,但绝对不是新兵。

但是在反复冲锋,反复碾压之后。

剩下的六千蒙古骑兵就扛不住了,组织度完全乱成一团,而且体力也到了极限。

反而是那四千精锐骑兵师,越打越猛,就一直不断追杀。

把捻军杀得四下逃窜,伤亡不计其数。

这一幕和嘉兴战场王世清的骑兵师是非常相似的。

打完之后,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这么强。

王世清的骑兵师,就打了这一战。

而僧格林沁的骑兵师,接下来就战斗不断了。

在战斗中,他们不断总结,不断记录,不断学习,不断印证在教科书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

理论加上实践,越来越深入。

所以在不断的战斗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在飞快提升。

而其他的科尔沁骑兵,也不甘落后,努力追逐骑兵师的脚步,在不断地战斗中,渐渐变强了。

形成了良性循环。

大营内,僧格林沁几乎是被抬下战马的。

他已经不知道连番作战了多久,浑身伤口无数。也不知道多少时间没有睡觉了,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

这个时候,他需要把自己的身体全部泡在热水里面,这样才能缓过来。

傅奇和都兴阿两人龇牙咧嘴地将双脚泡在热水里面,然后发出一阵阵舒爽而又痛苦的声音。

这连番激战,双腿伤痕累累,这一泡进热水,滋味可想而知。

“僧王,这样下去的话,激战几个月我们就能收获几万强军啊,以强带弱。”傅奇道。

都兴阿道:“不知道苏曳在杭嘉湖那边打得怎么样了。”

接着,都兴阿道:“僧王,有一个不好的情形在滋生啊。”

僧王道:“是啊。”

都兴阿道:“这一个多月激战,我们打得很顺利,几乎是百战百胜。尤其是骑兵师,还有新式步兵师,战绩斐然。他们的战绩固然也在刺激着其他的蒙古马队,还有绿营官兵。但是那些蒙古马队和绿营兵也在影响着他们。”

僧格林沁也注意到这一点。

在天津兵站中,军纪是极度严苛的。

一旦犯了纪律,就一定重罚,禁闭,鞭刑,处死等等。

绝不徇私,任何人都不例外。

而且,也绝对没有任何喝兵血,贪污的情形。

伸手捞银子的,已经被杀了二十几人,脑袋就一直挂在兵站显眼之处。

但这次来山东剿捻后,先是纪律松懈。

原本在兵站中压制的老八旗习性,渐渐恢复了过来。

虽然军纪还没有败坏得特别厉害,但是已经肉眼可见的败坏了。

日常的训练,行军打仗中的很多小规矩,则是完全荒废了。

怎么生火,怎么叠被子,如何护理战马等等,原本都有一套规章的,但渐渐就不遵守了。

都兴阿算是一个非常严厉之人了,依旧严苛维持军纪,但是麾下军官都是老八旗出身的,随着他们的懈怠,靠他一个人自然是没用。

更加不好的在财物方面的腐化。

上官对下面官兵军饷的盘剥,这一点目前旗人骑兵师和步兵师都是不敢的。

但是打仗总是有缴获的啊,一开始这群人还按照军纪交公。

但是到了后来,交公的人越来越少,骑兵师和步兵师也渐渐中饱私囊了。

偏偏僧格林沁自己不是很爱财物,所以对将士们也比较大方。对于士兵们私藏财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都兴阿见到这一切,实在是忧心忡忡。

按照这样下去,这支军队很快就会堕落回原点的。

几个士兵上前脱去僧格林沁身上的盔甲,搀扶着他伤痕累累的身体,就要踏入浴桶之中。

此时,一个使者带着寒风而入。

这是端华派来的皇族使者。

“见过僧王,见过诸位军门。”

僧格林沁道:“崇绮,怎么了?”

眼前这个使者,便是郑亲王端华的女婿,阿鲁特.崇绮。

此人蒙古八旗,真正的文曲星,按照历史的轨迹,两年后他将成为殿试状元,也是满清唯一的旗人状元。

“苏相六天仅仅用了六天,就消灭了李世贤部,黄文金部,石镇吉部,收复了嘉兴和湖州。”崇绮道。

这话一出,在场几人脸色一变。

僧王和胜保领先了一个的战绩,瞬间就被追平了啊。

“阿玛和六叔的意思,现在十万火急,请僧王立刻进兵收复济南府,一定要快,比苏曳更快。”

僧格林沁和胜保对视一眼。

接下来的局面很明朗了。

僧王和胜保收复济南府,苏曳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部十四五万大军。

“这一战,还是我们这边更容易一些。”胜保道。

崇绮道:“阿玛的意思,我们这边先速战速决,然后立刻率军北上回师。”

僧格林沁脸色微微一变道:“北上回京做什么?兵变吗?”

胜保道:“我们离京终究是要近得多。”

崇绮道:“阿玛的意思是万一打成平局呢?”

所有人陷入了沉寂,脸色微变。

所谓的平局,并不是说僧王和捻军打成平局,而是和苏曳打成了平局。

那样的话,端华也肃顺请僧王率军用最快速度回京,就是要做好兵变的准备。

罢黜慈禧太后的权势,将她幽禁。

苏曳在京中还是有军队的,两三千的新式步兵师,还有张国梁冯子材的一万多人守备师。

胜保道:“苏曳率领主力大军在南方,京城的力量正是最空虚的时候。我们收复了济南之后,率领几万大军回京,能够直接一定乾坤。苏曳在京城的军队,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

僧格林沁道:“荣禄呢?他手中还有步兵第三师,一直拱卫京城,他完全效忠于西太后的。”

胜保道:“景寿手中还有一个守备师,也有一万多人。届时就算荣禄站在西太后那边,他们加起来的兵力是三万人左右,而我们的兵力能有八九万人,打起来还是我们赢。”

“打?!”僧格林沁脸色微微一变。

他无法想象在京城发生内战。

“当时苏曳率军北上承德,我们竭尽全力,制止了内战,为此我不惜杀掉了伯彦。”僧格林沁道:“这一次,苏曳强行裁撤八旗,导致满汉彻底对立,天下大乱。为了避免内战,他想出了这种方式。他去打发逆,我来打捻军。用这种方式定胜负,也拼命避免了直接内战。”

“我们是斗,甚至斗得你死我活,但是都竭尽全力,避免内战。一旦在京城爆发内战,会是何等后果?”

胜保道:“那不是迫不得已吗?现在完全证明了旗人只要革新,完全是能大用的。山东剿捻,如此顺利,大获全胜。我们如何保住这个胜利,不抓住这个机会,如何能够挽救八旗?”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场决战,就算我们赢了,苏曳那边难道就会心甘情愿认输吗?西边那个太后就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所有权力,把自己幽禁到冷宫吗?”

“就算不一定会内战,但也要做好打仗的准备,做好和苏曳残留军队在京城大战的准备。”

僧格林沁一挥手道:“先赢了苏曳再说。”

“这一战,优势依旧在我们!”

“传令下去,停止休整,继续朝着济南府进军!”

“帮我穿甲。”

几个亲兵微微一愕,您的铠甲刚刚脱下来啊,而且还没有泡热水呢。

“没有听到吗?军情如火!”

“此战,一定要赢苏曳,而且要赢得他心服口服。”

顿时,几个亲兵又拿过来重重的铠甲,已经是酸臭无比了,再一次穿在僧格林沁伤痕累累的身体。

接着,他在众人的搀扶下,艰难地上了战马。

再一次用绳子,把自己捆绑在马背之上。

半个多时辰后。

僧王和胜保的七万大军,刚刚开始休整不久,又开始集结。

僧格林沁高呼道:“我知道你们很累,但是我更累。”

“我今年已经五十二岁了,按照蒙古人的寿命,都该去见长生天了。”

“苏曳在南方,打了一个大胜仗,仅仅六天时间,就收复了嘉兴和湖州。”

“现在,我们双方的战绩又齐平了。”

“如果让苏曳先剿灭了石达开和陈玉成部,会是何等后果?你们所有人都知道。”

“我们不是和捻军在战斗,我们是和苏曳在战斗,是和时间在战斗。”

“为了保住八旗,为了保住大清的根基,血战到底。”

“用最快速度,消灭捻匪,收复济南。”

“出发!”

随着一声令下,僧格林沁,胜保,傅奇,都兴阿等人,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趁着夜色,朝着济南府进发。

争分夺秒,气势如火。

……………………

松江府!

李鸿章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苏曳收复嘉兴和湖州,他几乎是最先知道的,而后就受到巨大之打击。

如今,苏曳已经率军南下去攻打陈玉成和石达开部了。

这大概是这二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决战。

也是最重要的一场决战。

不但关乎发逆的命运,也关乎苏曳,朝廷王公大臣的命运。

他李鸿章,应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他是应该按兵不动,还是跟随苏曳大军南下,一起攻打石达开和陈玉成部,又或者是去攻打苏州?

幕僚周馥道:“苏曳此人,一直都不喜欢大人,他对左宗棠何等器重?”

李鸿章当然感受到了这一点,苏曳对他的态度一直都比较冷淡。

几乎没有主动招揽过,就算招揽,也是轻描淡写说一句。

苏曳确实不喜欢李鸿章,尤其历史上他和俄国人谈判一事,损国肥己,无法洗白。

但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这毕竟是一个人才,苏曳也是想要招揽的,虽然不像对左宗棠那样求贤若渴。

但是,苏曳每一次试探,每一次出言招揽,李鸿章都会软软地顶回来。

而且,几乎每一次重大选择,都选择在苏曳的对立面。

这一次,石达开、陈玉成十几万大军,轻而易举地破了常州,无锡,苏州,你李鸿章没有责任吗?

接下来你重兵防守松江,逼迫石达开和陈玉成南下攻打浙江,不就是给苏曳难堪?

不就是暗中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李鹤章(李鸿章三弟)道:“关键是二哥能不能做沈葆桢?”

沈葆桢就是在关键时刻,背叛了湘军,投靠苏曳。

如今,他已经是苏曳麾下大员,掌管九江经济试验区,虽然免去了江西巡抚之职,但很可能成为朝廷的洋务大臣,直接进入军机处。

当然,这一切先决条件就是苏曳赢得这一场决战,掌握中枢的绝对主动权。

周馥道:“当年的沈葆桢是走到了绝境,所以背叛湘军,投靠了苏曳。但是从此之后,他在士林的名声也彻底坏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大人愿意做沈葆桢吗?”

说来也奇。

李鸿章勉强也算得上是洋务派,苏曳也是洋务派。

两人明明应该志同道合的,但李鸿章从内心深处就是不愿意跟随苏曳。

他想要的是沈葆桢的位置,但如果他投靠苏曳,能够得到这个位置吗?

毫无疑问,不可能。

最关键的是,他是江苏巡抚,而且手中握着几万大军,也都是湘军出身。

他要投靠苏曳,也要看湘军认不认。

长期以来,湘军和苏曳之间,亦敌亦友。

但归根结底,还是渐渐走向了敌对。因为苏曳的政策非常清晰,未来要大裁湘军。

这支军队是多少人的活路,多少人的利益?

“我不是沈葆桢,我也做不了沈葆桢。”李鸿章斩钉截铁道:“但是苏曳大人在南边和石达开、陈玉成厮杀,我们也不能坐视旁观。”

“作为江苏巡抚,我有责任收复失地。”

“传令下去,军队集结,准备收复苏州。”

这话一出,周馥脸色微微一变。

作为幕僚,他是希望自己的幕主李鸿章依旧在上海按兵不动,坐视苏曳和僧格林沁之间斗个你死我活。

但是,李鸿章出兵苏州代表着什么?

现在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将领是林启荣,他和苏曳关系的密切程度,众所周知。

接下来,如果苏曳能够消灭石达开和陈玉成的话,就能用最快速度率军北上,直接拿下苏州。

甚至不需要一兵一卒。

如果李鸿章出兵拿下了苏州、常州、丹阳、无锡、镇江。

那这些大功都和苏曳无关了。

偏偏还无法指责,因为李鸿章本就是江苏巡抚,完全有收复之地的责任。

所以,李鸿章出兵攻打苏州,就是帮助僧格林沁和胜保。

唇亡齿寒。

肃顺、端华等人输了,那接下来湘军也就危了。

既然选择了站边,李鸿章决定一站到底。

次日!

李鸿章率领几万湘军,五千洋枪队,浩浩荡荡朝着苏州杀去。

…………………………

苏曳在行军去杭州战场的半路上,收到了情报处的急报。

李鸿章出兵苏州。

收到这份情报,苏曳面孔微微抽搐一下。

看来湘军确实是要一条道走到黑了。

当时为了对抗皇帝,苏曳和湘军有过短暂的蜜月期,不过就算那个时候也大多同床异梦。

每一次和曾国藩打交道,都非常困难。

每一次都要付出更多的利益,才能换来对方的合作。

随着苏曳进入中枢,这种蜜月合作期戛然而止。

因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清楚地知道、若肃顺和端华等人代表中枢,那就容得下湘军。

苏曳代表中枢,就容不下湘军。

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别无选择。

但偏偏苏曳是完全偏向于汉人的,他来执掌中枢,未来肯定会有源源不断的汉人大臣进入中枢,执掌国家权力。

但曾国藩他们想要的太多了,兵权,治权,财权,统统都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苏曳笑道:“李鸿章觉得苏州好打,觉得林启荣和李世贤好打,那就让他打打看。”

“李世贤和我们打起来有些放不开,因为在他心目中,我是他老师。但是和李鸿章打,他就能完全放开了。”

这份情报,也只是让苏曳稍作停留了几分钟,然后继续率军南下。

……………………

太平军在杭州大本营。

石达开和陈玉成,正在抽烟。

“天国内,很多人都可以投降苏曳,唯独我们二人,绝无这种可能性。”石达开叹息道:“我和他积怨已久,而你是为什么?”

陈玉成道:“不知道为何,就是不服气,然后对立到了今日。”

他也不愿意多谈,但反正事已至此,他不后悔。

对杭州的攻城战,也已经持续了好几天了。

非常凶猛,但始终没有攻破。

当太平军大军杀入浙江之后,王有龄的策略就非常清晰,集中一切力量守杭州,所以嘉兴和湖州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沦陷了。

杭州将军麾下的军队,因为大裁军,也有些靠不住。

但是浙江团练,浙江绿营却是王有龄亲自抓的,而且过去几年多次参战,战斗力谈不上很高,但是武器装备也很少。

不管是王有龄,还是苏曳都舍得下大本钱,武装浙江的军队。

所以这几日的攻城战,虽然太平军无比之凶猛,而且许多次都已经险象环生。

但是苏曳的军队太猛了,一次又一次把太平军推下了城墙。

太平军最擅长就是地道战,直接把地道挖到城墙下,然后用海量的炸药炸塌。

甚至形成了路径依赖,每一次攻城都等着这一招奏效。

这一次攻杭州城也不例外,几千名工兵,同时十几条地道开凿。

但这是需要时间的,更加需要运气。

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条地道挖到杭州城墙之下。

而等到苏曳在嘉兴战场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之后,杭州城守军更加士气高昂了。

于是乎,石达开和陈玉成面临一个选择。

是原地留守作战,还是全军西撤,退到安徽。

但几乎没有什么纠结,石达开和陈玉成就已经决定下来了。

原地驻守,原地作战。

原因很简单,十几万大军原地防御的话,会有非常巨大的阵地优势。

但十几万大军撤退的话,那就不是一个整体了,很容易被苏曳各个击破。

而且他们围攻杭州这么久,已经构建了非常成熟的防御体系了。

密密麻麻的沟壑,不计其数的营寨。

………………………………

三日之后!

苏曳率领两万多大军感到了杭州战场。

来到了山顶的高处,用望远镜观察整个战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整个杭州城已经完全被包围得水泄不通了。

杭州城西大部分都是西湖,所以陈兵不多。但是东,北,男三个方向,全部都是太平军的营寨。

东南方向的万松岭,凤凰山地形非常特殊,两座山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也没有成型的城墙。

但也就是这两座山,双方的防御是最密集了。

太平军超过半的炮兵阵地,都在这两座山上,能够居高临下炮轰杭州城。

王世清道:“大帅,很难打啊。”

苏曳点头。

确实非常难打。

别看这是内外夹击,但是太平军的阵地太完整了。

不计其数的战壕沟壑,不计其数的拒马,不计其数的营寨。

在热兵器战争环境下,其实和攻城没什么区别了。

苏曳刚刚经历过一场类似的战斗,就是和李世贤在嘉兴城内的巷战。

石达开和陈玉成的十四万大军,几乎防御到了牙齿。

苏曳强横无比的骑兵,在这种地形很难发挥作用。

这种战场,就适合打呆战。

用火炮和强大的陆军,一点一点往前推。

但这种打法,苏曳的兵力远远不够。

他能够直接用来攻击的军队,只有区区一万来人,除非把骑兵当成步兵来用,但这是不可能的。

随着双方的进步,仗已经越来越难打了。

苏曳的两万多大军到达战场之后,也开始依山构建防御阵地,并且和石达开、陈玉成的大军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较而言,山东战场真的要原始初级得多了。

……………………………………

第一天,没有战事。

第二天,没有战事。

第三天,依旧没有战事。

苏曳这边没有急着攻打石达开和陈玉成大军,而太平军那边也没有急着攻打杭州城。

苏曳的帅帐内,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个战场沙盘。

战场地图,战场沙盘,都非常精准。

太平军十四五万的大军,阵地延绵几十里不止。

参谋部,拼命寻找石达开、陈玉成大军的破绽,

“大帅,至少从防御角度而言,几乎找不到成规模的破绽。”

“首先,这里到处都是防御工事,到处都是战壕,骑兵不适合冲杀。”

“我们的步兵非常强大,肯定能够杀穿发逆的某一个方向防线,但就算杀穿了意义也不大,很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

“杭州城守军四万四千人,但是能够和我们内外夹击的,大概只有一万八千人,加上我们能够用来攻击的步兵,也就是三万人左右。”

“城北敌人最薄弱,太平军大概只有四万人左右,我们三万人内外夹击,杀穿发逆的北部防线是可以做到的,但这样一来发逆在东边的五万人,东边西湖方向的一万人,一定会支援北部防线。届时我们的三万人,大概会面临十万敌军的包围。”

“当然,就算被十万人包围,我们也未必打不赢。但是……代价会非常大,而且战局会拖的很长。”

苏曳看着沙盘,缓缓道:“时代变了,战场也变了。”

参谋部军官道:“有三个方案,依旧可以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苏曳道:“空袭,对吗?”

参谋部军官道:“是的,我们曾经用飞艇从承德劫走了慈安太后和小皇帝,但对于空中的威胁,发逆依旧是没有防备的。”

“发逆的军队经过了几年的蜕变,也已经从冷兵器发展到了热兵器,所以战争模式改变了,让阵地战变得更加难打。”

“但是有一点,热兵器的军队需要大量的弹药,而发逆大军完全没有任何防空意识,所以大概还是会把火药,炮弹,子弹等重要物资击中存放。”

“所以我们有三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找到发逆的弹药库,进行空袭引爆。”

“第二个方案,找到发逆的粮食库,空袭点燃。”

“第三个方案,找到陈玉成和石达开的指挥部,进行空袭斩首。”

“因为空袭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必须一击成功,否则敌人会进行防御。所以三个方案,必须选择一个进行。”

苏曳道:“放弃第二个,十几万大军所需要的粮草是天文数字,我们的飞艇数量少,载弹量极低,哪怕是汽油弹,最多能够烧掉敌人几分之一的粮草了不起了。”

不管是空袭引爆弹药库,还是对陈玉成和石达开进行斩首空袭,都会有奇效。

苏曳道:“情报处立刻行动,寻找陈玉成和石达开的位置。寻找发逆大军弹药库的位置。”

“是!”

…………………………………………

仅仅几个时辰后,情报处军官就前来汇报。

“大帅,我们得到了一个时辰前石达开和陈玉成的具体位置,但基本上他们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转移一个地方。”

李世贤知道苏曳不会暗杀他,所以每次都敢大胆地来和苏曳喝酒。

因为苏曳对李世贤求贤若渴,甚至对于他的看重超过了他麾下的太平军。

但石达开和陈玉成却清楚地知道,苏曳想要将他们除之而后快。

事实上,苏曳刚到战场的时候,就派遣使者去拜会石达开和陈玉成,要进行最后的谈判。

但是,被拒绝了。

之前在苏南战场,苏曳还能和石达开进行面对面的会谈。

而现在,这种空间都失去了。

“而发逆大军的弹药库,总共分在三个地方。”

“第一处,在西湖的湖心岛,周围有发逆舰船防守,可以称之为高枕无忧。”

“第二处,在城西南处的凤凰山。”

“第三处,在杭州城东,望江门和侯潮门中间,往东两千七百米处。”

情报处拿出一份地图,把三个弹药库的位置都标得非常清楚。

不得不说,太平军的防谍工作一塌糊涂,仅仅不到一天时间,弹药库的位置就被苏曳情报处侦测出来的,而且已经精确到米的地步了。

当然,其实石达开和陈玉成已经非常小心了。

如果不从空中纬度考虑的话,西湖湖心岛的弹药库,还有凤凰山弹药库,几乎完全是高枕无忧的。

哪怕城东的弹药库,也在大军密密麻麻的防守之中。

正常情形下,想要被引爆破坏,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石达开和陈玉成完全没有想过防空。

总要有第一次的,不是嘛?

苏曳道:“所有飞艇准备,所有炸弹准备。”

“随时准备空袭发逆弹药库。”

“等风停!”

随着苏曳一声令下,十几个骑兵飞奔而出。

几个时辰后的半夜。

苏曳势力倾其所有制造出来的五艘飞艇,开始朝着杭州战场靠近。

空袭炸弹,也全部准备完毕。

不过,现在是冬季,而且杭州距离大海不远,北风真烈,不适合飞行,不适合空袭。

等风停!

山顶上,苏曳仰天看星辰,感受着呼啸的北风。

安徽布政使马新贻就在身边,朝着苏曳躬身道:“多谢恩相信赖。”

苏曳道:“怎么了?”

马新贻道:“下官刚到恩相麾下不久,这等绝密行动,便对下官毫无掩饰。”

苏曳一笑,没有说什么。

苏曳名气太大,之前马新贻不知道听到多少次苏曳的传闻了,尤其是南方七省联盟和朝廷中枢的斗争,一次次斗争和谋略,让马新贻觉得苏曳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政治者。

但是见面相处之后,给人感觉完全是相反的。

苏曳对事讲谋略,手段用尽。

但是对人,完全是极度坦然了。

根本不像是一个政客,甚至不像是政治家。

马新贻见过的任何政客,都讲究权术,而且说话都有几分保留,都是隐藏很多,喜欢打机锋。

而苏曳完全不一样,就是直来直去地说,几乎不藏头露尾。

在很多时候,这种情形会很吃亏。但是……给人带来的信赖感,真是无以伦比的。

“恩相,这种空袭战术在国外有过吗?”马新贻问道。

苏曳道:“没有,至少在飞艇一项上,我们是最最先进的。”

马新贻道:“战争又陷入了新篇章。”

“跟着恩相,真是能够开拓视野,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军队的进步,战争的进步。”

苏曳道:“谷山兄的进取心,真是让人愉悦。”

马新贻没有来苏曳这边是心怀忐忑,前路迷茫。但是来到之后,顿时充满了巨大的信心。

恩师袁甲三已经到头了,不能给他马新贻更大的空间了。

但是苏曳可以,所以在苏曳这边,马新贻看到自己的前途光芒万丈。

只要积极进取,跟紧脚步,我马新贻未来的前途,未必就比不上沈葆桢和左宗棠。

………………………………………………

次日!

风渐渐小了。

苏曳依旧没有发动攻击。

石达开和陈玉成这边,也依旧没有攻打杭州城。

苏曳大军这边,不断构建防御工事。

太平军这边,更是拼命加深,加高阵地防御,真正是犬牙交错,密不透风。

石达开和陈玉成每天都会视察阵地防御,越来越觉得心安。

他们是战场老将了,很多东西都看得明白,知道在这样的阵地防御下,再强的军队也很难攻破。

安全感越来越足。

只不过,他们真的完全没有思考过来自空中的威胁。

另外一边,他们的工兵部队继续疯狂地挖掘地道。

同时进行二十几条地道的挖掘,哪怕有一条地道能够挖到城墙之下呢?

但是,传来的都是坏消息。

塌陷,塌陷,塌陷。

杭州城就挨着钱塘江和西湖,这里的地下水简直可怕,挖地道战术,简直就是噩梦。

所以,石达开下令一边排水,一边挖地道。

一边支撑,一边挖。

这个办法虽然笨一些,但是却能保证挖到城墙之下,只不过进度就非常慢了。

现在,他们和时间在赛跑。

只要挖通地道,炸开城墙,攻破杭州城,那么苏曳在外面的两万多军队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翼王,苏曳使者前来拜见。”

石达开直接就要拒绝,但稍稍犹豫后,还是道:“让他过来,把英王也请来。”

……………………………………………………

营帐之内,石达开和陈玉成接见了苏曳的使者。

“苏曳让你来,什么事?”石达开问道。

苏曳使者道:“我家大帅看中二位之才,实在不忍,所以派遣小人前来进行最后的游说。”

石达开道:“劝我们投降吗?”

苏曳使者道:“是的。”

石达开道:“苏曳能给我封王吗?能够把半个浙江封给我吗?”

陈玉成道:“苏曳能给我封王?能够把另外半个浙江封给我吗?”

苏曳使者道:“只怕是不能的。”

陈玉成道:“那我未来能封公吗?能够率领十万,二十万大军吗?”

苏曳使者道:“那是可以的。”

其实,陈玉成要的,苏曳能给。

石达开要的,苏曳给不了。

陈玉成冷笑道:“可惜,我不愿意做伱家主人的臣子。”

苏曳使者道:“这是为何?我家主人看中天国的很多英才,陈玉成您就排第一。”

陈玉成道:“哪有这么多的为什么?我和你家主人八字不合,看他不顺眼。”

苏曳使者道:“这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了。”

石达开冷笑道:“你家大帅能击败我这十几万大军吗?相反僧格林沁和胜保那边,已经快要攻破济南府了吧。”

陈玉成道:“你家主人苏曳马上就要失去中枢之位,自身难保了,还想要来招降我们?”

苏曳使者一声叹息道:“最后的机会,就被两位这样弃之如敝履,那在下告辞了。”

而后,他直接离去。

也算是苏曳做的最后一次努力。

使者离开后,石达开和陈玉成立刻离开营帐,唯恐遭到苏曳的暗杀,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

石达开站在高处道:“苏曳看来真是无计可施了,来了好几天,都没有开战。”

陈玉成道:“这个世界,谁能比谁聪明多少?高明多少?战斗就那么几样?眼下这个战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法打。”

“苏曳想要速胜,完全是白日做梦。”

“他没有时间,而我们却有大把的时间。”

石达开笑道:“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我们竟然会和八旗清妖成为远方的盟友,虽然互不通气。”

陈玉成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而此时,北风停。

天空中,忽然传来一阵声响,悠远而进。

很多人纷纷抬头,指着天空道:“看,看,天上这是什么?”

几个黑点,从各个方向朝着杭州城汇聚,从空中飞来。

五艘飞艇。

速度不快也不慢,非常稳。

而且飞来的同时,也不断降低高度。

所有人看得越来越清晰,充满了错愕。

这,这是什么?

石达开和陈玉成看着五艘飞艇越来越近。

其中两艘,朝着西湖湖心岛飞去。

另外两艘,朝着城南凤凰山飞去。

最后一艘,朝着城东飞去。

顿时间,石达开毛骨悚然,骇然道:“弹药库,弹药库,苏曳的目标是我们的弹药库。”

“快,快,快,派人去防御。”

“去转移!”

呵呵,还转移个屁,这天文数字的弹药,给你两刻钟,你能转移多少?

五艘飞艇来到三个弹药库的上方,不缓不慢地降低高度。

“开火,开火,开火……”

太平军不断地朝着几艘飞艇开火,尽管他们完全不知道这是什么。

尽管他们充满了惶恐,惊骇,畏惧。

但,隔着几百米高度,怎么可能打得到。

瞄准!

投弹!

“嗖嗖嗖嗖嗖……”

密密麻麻的炸弹,从飞艇吊舱上扔了下来。

“轰轰轰轰……”

接下来,就是惊天动地的爆炸。

前所未有。

石达开和陈玉成的末日,降临了。

…………………………

注:终于写完了,差几分钟就过零点了。恩公们月票继续给我好吗?谢谢您呀

(本章完)

他整个人足足瘦了一大圈,也疲惫到了极致,但精神依旧处于亢奋之中。

这半年时间,完全称得上是突飞猛进。

而且这半年中,经过了不知道多少次实战演练。

这两万多捻军直接就被打蒙了。

战报上说的是僧格林沁大获全胜,一万骑兵追着捻军两三万追杀。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四千精锐骑兵师,拼命追杀两三万的捻军。

训练的强度超过了之前四五年的总和,而且是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尽可能提高训练效率,提升训练效果,再配合最丰富的饮食。

因为他们之前就是最精锐的科尔沁骑兵,只不过这半年多来,接受了最最专业的骑兵训练。

原本剿捻是一种很痛苦的战斗,因为捻军通常是这里一股,那里一股。见到官兵势弱,他们就聚而歼之,见到大股官兵,他们就逃窜得无影无踪。

而且捻军大部分骑兵,来去的速度很快,一旦逃跑根本就追之不上。

这一个月的剿捻之旅,僧格林沁受益良多。

别看整个山东有十几万捻军,但是真正的大型战斗,也仅仅只是打过一次。

僧格林沁当时仅仅只带着不到一万骑兵进入山东,胜保率领的主力大军跟在后面落下好远,这让捻军感觉找到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集结了两万多人,就和僧格林沁的骑兵来了一个硬碰硬。

而七千人的骑兵师,就占了一小半。

所以,这第一场大会战就打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

阅读篡清:我初恋是慈禧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