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日月重辉

第162章 青云楼前惊命案

  • 作者:慕云剑声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2 11:47:42
  • 章节字数:6952字

若依大明律来治理甘肃境内之诸番,必纷争不断,多生事端。所以朝廷就令毛伯爷、鲁指挥使这些早期内附的功臣承担了某些土司的职责。日子久了,诸部族之民有事就只找毛伯爷这些人了。伏羌伯毛洹无土官之名,却有土官之实。

说实话,甘肃的土官没多少好处,烦心事还多。毛伯爷自己并不想管这些狗皮倒灶的事情,但谁叫他出身是蒙古族呢。哪怕他家被赐姓已经快二百年了,但身上的血脉改不掉啊。同族胡闹,他觉得丢脸,同族受欺负,他又生气。

本来正在招待贵客呢,突然被人打扰,毛伯爷今天就挺生气的。他吹着胡子走了出去,陆挽等人也跟了出去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举个简单例子,西北部族多数民风凶悍,私仇决斗这种事一天不知道要发生多少次;若按大明律,不管恩怨如何,当禀报官府,由官府主持公道,斗殴致人死亡的也算凶手,当处绞刑。而其他蒙、羌、番、回诸族,决斗中杀死对方都算无罪。

见毛伯爷到来,蒙古人像遇到了亲人,一连串听不懂的蒙语就从他们嘴中吐了出来。陆挽等人是听不懂,不过他们看样子能猜到这些蒙古人是向毛伯爷伸冤。

毛伯爷听完骂了他们两句,让他们闭嘴,然后问当事另外一方,就是那个卖货小哥。这人老伯爷也认识,名叫李强,是庄浪卫遗孤,他的父亲修边墙时病死了,家中只有他一个幼丁。

刚才陆挽想捂着脸笑,现在陆挽想捂着脸哭,感情老伯爷不是糊涂,是赖上自己了。

毛伯爷对陆挽似乎有点盲目自信。郭、何二会长是第一次见陆挽,还是心有惴惴焉。毕竟陆挽的两个师父得罪人太多了。

郭会长却担心道:“老伯爷,万一新任兵备使不讲理,如之奈何?这么短时间总不能连换两任兵备使吧。”

何会长也说道:“是啊,这还是陛下点名的人。他都不帮我们,那后面的可能更麻烦。”

军人死了,要在户内取一壮丁补役,如果户内没有壮丁,只有未成年的男孩,官府会先记录下来,然后等男孩成年后补替父役。

国朝规定,军士亡故,有妻子者,第一年令全粮饷,次年领月粮一半;妻守节,终生给一半。李强母子靠着这一半粮饷勉强度日也把李强熬成了年。

他母子没什么活路吃饱饭都成问题,而且他一成年就要补军役,谁家肯把女儿嫁给他。没有老婆,哪来的子嗣?眼看他成年就要充军,万一充军再亡故了,他家就要绝嗣了。

李强父亲的上司不忍见他家绝嗣就托人求情,两转三转就求到了毛伯爷这里。以毛伯爷在行都司内的人脉,解决这种事情不算太麻烦;不过除了军籍,李强母子的军粮就领不到了;毛伯爷帮人帮到底,顺手给李强在戏楼边找了个卖货的活路。

李强跟毛伯爷说,今天这几个蒙古人来戏楼听戏,从他那里买了些瓜子水果。结果这些蒙古人吃了后,又是嫌瓜子有霉味,又是嫌水果不新鲜,而且他们还怀里李强给的分量不够。

春天潮湿,瓜子回潮,有点霉味忘记重新炒了,那算正常。果蔬都是秋天窖藏的,怎么可能跟新鲜的一样。至于分量够不够,反正李强说他给足了分量。

李强这边正在辩驳,那边有能听懂汉语但汉语说不流利的蒙古人不服了。他用蒙古话跟毛伯爷说,汉民奸诈,做生意常常蒙骗他们,一小盘瓜子还是霉的,李强竟然收他们二十文。他们买了十个苹果,又小又干瘪,竟然收了他们两钱银子。

几个蒙古人本来想算了,结果喝了几袋自带的马奶酒后,越聊越生气,就去找李强理论,想要李强退钱。李强不退,双方就吵了起来。

吵到后来就开始动手。蒙古人多,但是酒喝多了,拳脚有点迟钝;李强是边军中长大的孩子,身手还不弱,打斗中还占了点便宜。奈何蒙古人多,又都是莽汉,李强最后只能跑。

今天是集市,街上走路都肩碰肩,李强跑也没跑掉。几个蒙古汉子打人家一个,还吃了亏,酒后脑子一热就拔刀了。

人命大案,案情虽然简单,但是判罚却不简单。律典中,杀人罪有七种,曰:谋杀、劫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最贴近目前案情的好像是斗杀,但陆挽却知此案绝不可以斗杀定罪。

陆挽想看看毛伯爷处理这件事。

一边是军中子嗣,一边是同族,或许双方都有道理,也都有理亏之处。问题现在出了人命了,不能糊里糊涂判了此案。

其实不止汉民好看热闹,蒙羌番回的百姓也好看热闹。集市中发生杀人案,几乎半城百姓都围了过来。如果死的是汉民,那自然要报官府审理,但现在死的是蒙古人,官府以往也多数推给毛伯爷。

乌泱泱的半城百姓看着呢,伯爷很头痛!

陆挽也遇到头痛事情了,他没想到在这种场合遇到了张归荑。大师侄女正和几个年轻男女一起从青云楼里面走出来。

边疆风俗开放,男女之防没内地那么严。看样子应该是应该是几个官宦世家的子女来青云楼宴会,外面的动劲太大,把他们也引出来看热闹了。

陆挽那个尴尬啊,他满脸酒色,满身酒气,身边还依偎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小美人。虽然对方只是自己的师侄女,但陆挽心里有她啊。

陆挽就站在老伯爷身边,张归荑哪能看不到他。“你。。。”她目瞪口呆指着陆挽半天,终于说出一句:“你居然来庄浪喝花酒。”

陆挽也目瞪口呆。解释吧,没必要啊,师侄女嘛,长辈出来应酬一下,有必要解释么?不解释吧,陆挽心里那个委屈啊,他真不是自己想来的,别人大老远从江西、浙江跑过来,不陪一下,说得过去么?

好在这个时候,老伯爷给他解了围。毛洹处理外番事务也不是一年两年了,他想了一会,心中已经有了决议:“按你们蒙古人的大扎撒,醉酒闹事本就有罪,你们还是先动手先拔刀的。以众殴寡,他出于自卫,不当入罪。”

有蒙古人不服道:“那他还撒谎了,撒谎也要判处死刑;他做生意不诚实,等于偷盗他人财产,也要被判死刑,他的妻子、儿女和所有财务都要送给我们。”

老伯爷摇头道:“他是我大明的子民,不能以蒙古的律法来判。”

蒙古人道:“你这么判,我们不服。”

老伯爷道:“我就算他是过失杀人,依律赔钱给你们,你们看可行么?”

蒙古人互相看了看,商议了半天后说道:“我们不要钱,我们要和他决斗。等我们酒醒了,我们一个一个和他决斗。到时候,如决斗而死,我等绝无怨言。我们不能丢了蒙古勇士的尊严,望伯爷准许。”

互相不了解,而且对其影响小,迎合皇上的可能还会被同僚前辈认定为媚上。所以真正心向陛下的官员,那是少数。

本来民间殴斗这种事是不需要进来通报的,但外面殴斗的一方是蒙古人,老伯爷就不得不出面了。

甘肃并未设宣慰使、宣抚使等土官,但甘肃境内的蒙、羌、番、回等部族之民比之汉民数量还要多。绝大多数内附部族各有其习俗,他们无法遵守大明律。

今天就是五天一次的大集市,附近十里八乡的各族百姓要么进城卖点东西换点钱,要么买点生活必须用品;就算不买不卖,进城凑个热闹听个戏,人也高兴了,是不。

今天闹事就是在戏楼那边开始的。几个来赶集的蒙古人边听戏边喝酒,把自己灌得迷迷糊糊,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和一个戏楼边卖货的小哥起了冲突。几个蒙古人追着小哥从戏楼打到了青云楼。

今天赶集的人多,小哥为人群所堵,没跑脱,被蒙古人围了起来。蒙古人酒后性起拔了刀子,小哥也是好身手,竟然夺过刀子反杀了一个。等出了人命了,双方都开始怕了,附近的差役也赶到了,制止住了双方。

几人正聊着呢,外面突然有家人进来通报说青云楼外面有人打闹。

毛洹割了一片鹿脯边咀嚼边说道:“反正麻烦都是他给我们惹的,有问题就找这小子。”

陛下对这些低级官员的认识也只停留于他们以往的功绩。陆挽觉得那二十五万两银子才是决定陛下指派此人的决定因素。想到此处,陆挽差点想捂脸笑出声来。

何、郭二会长愕然无语。庄浪兵备使就是这里的土皇帝,要是他跟自己等人心思不同,从中作祟,那往后生意可不好做啊。

在大明朝当官,升降分配在于吏部,考核监察在于督察院按察司,日常事务归各衙门长官管,万岁爷对这些新进士人的影响实在太小了。

毛伯爷刚咽下一杯酒,指着陆挽道:“对对对,你小子说太对了,我以前在宫内做禁卫的时候,世庙爷就常对我们说,做皇帝跟当囚犯差不多,时时都有人盯着。在宫内,有太监跟着做内起居注;接见外臣,外臣向礼科禀报所奏事宜;面奏时,翰林院还会派人在旁做记录。就差拉屎的时候没人盯着了。”

这话太粗俗了,世宗皇帝有没有说过,陆挽不知道。不过看老伯爷的样子,显然没有把新任兵备使放在心上。

等到他们出去以后,青云楼外已经闹出了人命。

青云楼隔壁就是城隍庙,城隍庙对面就是戏楼。纵然在边疆卫城,城里的各色百姓也是需要娱乐的。戏楼平日演一场,遇五天一次的大集市唱满全天。

阅读日月重辉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