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日月重辉

第72章 锲而不舍的陈知府

  • 作者:慕云剑声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1-07-02 11:47:24
  • 章节字数:6692字

高巡抚还在犹豫,陈知府又说道:“抚宪,顾家产业中田地茶庄店铺等不动产也不在少数,抚宪觉得本地有哪家一次能吞下这么多产业?”

陈知府这是在隐晦的威胁高巡抚。顾家这么多不动产只有浙江本地人能吃下,陈知府如果从中作梗,恐怕这些不动产想变卖成真金白银会很困难。这次抄掉顾家海运船队还有其他产业,金银钱钞加起来顶多只能折五六十万两白银,这个数目充作西北的军费还略嫌不够。如果变卖掉不动产,就能凑到超过一百万两白银,那今年西北的军费就不用担心了。

陈知府一加码,天平已经开始倾斜了。

这就是为什么高巡抚不想把陆挽牵扯进来的根本原因。他相信以卫老夫子师徒的本事,就算翻不了案,但是拖个几年应该问题不大。问题是边关那边等不了几个月,国库空虚,军费紧缺已经迫在眉睫。

高巡抚的心态就不说了,反正陆挽被关进了巡抚衙门的大牢之中。巡抚衙门一般不审小案,所以平时巡抚衙门大牢多数都是空荡荡的。今天不同,顾家几十口人一进来,大牢立刻就多了人气。

牢狱这种阴森的环境多数人都无法适应,刚进来的时候哭喊、吵闹、求饶都是正常现象。狱卒们应对这种场面就熟练的多,不听话的打一顿就老实了。

元相国上京前,陈知府前去送行。恩师曾嘱咐,陆挽此子有机会还是要除去的,恩师官位未定之前,陈知府未免横生枝节一直隐忍。恩师官位已定,陈知府本来就准备再找机会对付陆挽。没想到打瞌睡有人送枕头,高巡抚要定顾家通倭之罪,这种机会要是不利用,那陈知府岂不是傻子。

别说,陈知府说的也不是全无道理。但是国朝法制异常完善,通倭这种案子追比罪名是谋叛,谋反、谋叛这类重大案件巡抚衙门也没资格独立审理。

高巡抚皱眉,这位杭州府尊还真是锲而不舍啊,上次拿张御史做刀去对付陆挽,结果折戟沉沙了。这次又要拿自己当傻子操纵?高巡抚非常厌恶别人拿自己当傻子,当即沉声道:“你是不是搞错了?那少年今年四月初才来的杭州。顾家上次船队出海是去年十月的事。顾家通倭跟他有何关系?陈知府,借公事泄私愤恐怕不是为官之道吧。”

陈知府道:“那下官请教,顾家历年的货物都有一部分卖与倭国,难道今年准备的货物就不是准备卖与倭国的么?下官这里有本账本,抚宪请过目。里面有些账务是由陆挽亲笔处理,此子到底知不知顾家通倭,恐怕还需审问过后才能确定。”

陆挽自从进监狱之后就很老实,聪明人会知道哪些事不能轻易去尝试。

这是陆挽人生第一次进监狱,阴暗、闷热、骚臭,这些感观已经足够让人难受无比了。为了防止挖地洞越狱,地上都是厚重的石板,坐久了或者躺久了都会硌的骨头疼。

陆挽和几个顾家的低等下人被关在一起。下人们也不知道顾家犯了什么事,他们还想从陆挽这里打听点消息。

目前对案情还一无所知,陆挽忍受着各种不适,蜷缩到一个角落,努力的思考起来。

顾家到底犯了什么事?高巡抚为什么要对付顾家?

根陆挽所知,顾家一直奉公守法,做生意公道,对下人厚道,这些从账本上都能反映出来。顾家贩卖的货物中有诸多象牙犀角宝石香料等南洋产物,实物陆挽都曾见过,证明顾家的船队确实去过南洋。完全看不出顾家有犯下重罪的迹象。

顾家虽然私下训练了一对精壮,但是并没有私藏火枪火炮等违禁兵器。豪门大户豢养百十个壮丁护院完全属于正常行为,连罪名都定不了。巡抚衙门不可能因此动用官兵查抄顾府。

通常需要出动官兵都是谋反谋叛等大罪。恰好,巡抚衙门也只审大案子。

谋反?不可能!除非是顾家疯了。大明朝锦绣腹地,老百姓活的好好的,谁会跟你去造反?别说一个商人了,就算当初吴梅林总督直浙,掌控南方六省,也绝对没实力去造反。

谋叛?背叛本国、潜从他国曰谋叛。东南沿海,能算私通的也就只有倭国。大明朝先后与倭国打了两仗,从此断绝外交贸易往来。如果向日本走私货物,确实能构成谋叛的罪名。

在浙江,和日本进行走私贸易其实是件很寻常的事情。自从明朝禁止与日本贸易往来之后,海商基本都向日本走私。往南洋那条海路,海盗多,风险大,路途长,收益还低,直接和日本贸易路途短、风险低、周期快、利润高,傻子都知道怎么选。

浙江的海商把货物运出海,鬼知道他去哪里贩卖。回来的时候,舟山群岛上面有熔炼的工坊,把从日本带回来的金银铜钱重新熔炼。你怎么能证明他是向日本走私去了?就算你能找到船员做证,光有人证没有物证,定不了谋叛这类重罪。

再说走私的哪家没后台,官员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说官员了,就是代表皇权的提督市舶太监不也一样装作没看见,每年那么多船只开往日本,刘公公他能不知道么?

假设顾家确实和倭国有私下贸易,高巡抚有必要追查么?陆挽的结论是有!因为近些年国家缺钱缺得厉害。不然今年也不会加征夏税。

户部虽然加征了税收,但是今年肯定还是不够用。因为加征的这部分税收除了用来充作西北的军费,还要赈济安顿受灾的灾民。去年冬天京师已经聚集了数万流民,今年春天邸报上说又翻了一倍。

去年邸报上就曾刊登过叶首辅的奏章,奏曰:今岁之旱与去岁同。今岁之水又与三十五年同,且有甚焉。徐州以北,阴雨连绵,湿地皆成局浸,田畴淹没,禾黍绝收。到处蝗飞蔽天,千里如扫。。。辇谷之下,洪流飘荡,房屋倾颓。九衢罢*市,万室无烟,啼嚎之下,与狂飙猛雨相为凄惨。

陆挽家本身就是农民,也曾数次受灾。读了叶首辅的奏章,他完全能想象到灾民们的惨状。西北太过遥远,京师的流民就在眼前,换做是陆挽自己也会想办法先安顿流民。十数万流民安置需要多少钱?

何况这只是聚集在京师的流民,其他城镇的灾民还没有全部统计出来,真正受灾的人口有多少恐怕户部都没底。

历来,赈灾的钱还要经过层层过手,这就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今年增加的赋税够不够安置灾民都是问题,更别说补充西北军费了。

作为皇上的心腹重臣,高巡抚以通倭为缘由,查抄顾家,所得财产刚好可以填补西北军费的窟窿,这再合理不过了。

想到这里,陆挽已经对顾府的案子有了合理的猜测了。

两人私下相见,陈知府只行了个揖礼,然后说道:“抚宪,听闻顾家通倭,不知消息当真么?”

当朝太祖起身微末,对命案分外重视。他在世时,所有死刑犯都要押解进京接受面审。后来纵使去掉皇上面审这一环节,但程序也是相当复杂。

顾家此案,按察司、刑部、大理寺、皇上、刑科、都指挥使司、布政司这些衙门中任何一个关节通不过,都会导致此案拖后重审。

高巡抚无奈道:“好吧,那就依子元所言,我会派人去抓捕那后生的。”

陈知府道:“怎敢劳抚宪费神,我已派人去抓捕了。”

一场交易过后,陈知府得意的离开巡抚衙门。高翼却气得砸翻了桌上的砚台。明明知道被别人利用,还要被迫接受的感觉真是令人抓狂。明明同朝为臣,应该共同替国家排忧解难,可是。。。

谋叛这类案子,审问阶段需要受案衙门和按察司共同审问。拟定罪名之后还需要上报刑部,刑部部议通过后,还要送大理寺覆拟。大理寺覆拟无异,还需要像皇上请旨,皇上批复后,刑科还要覆奏三次才能执行。执行之前,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三司会同巡按御史在冬至之前还要最后会审一次。

说完陈知府把账本恭敬递给高巡抚。陈知府在顾家也埋有耳目,知道陆挽一直在替顾家核对账目。他这边得知顾家出事的消息,那边就去查封了顾家的总店,从中拿到了一些陆挽曾经处理的账本。通倭一案只要证据确凿,陆挽必死无疑。

高巡抚道:“当真!如非证据确凿,本抚怎敢轻易抓人?”

陈知府道:“顾家还有一人,似乎遗漏在外。”

陈知府的恩师元侍郎已经进京了,官复吏部侍郎署吏部事,加东阁大学士,入阁为相,权柄丝毫不逊当朝首辅叶台山。作为元相的得意门生,陈知府也跟着水涨船高。纵使浙江巡抚,也不敢轻视之。

高巡抚道:“我知道,顾二意外逃脱了,所以我要请贵府协助捉拿。”

陈知府道:“下官说的不是顾二,而是顾家的女婿陆挽。”

陈知府再说道:“家师上京之前对那个后生也是念念不忘。此案我可以修书一封寄与家师,或许可以助抚宪一臂之力。”

元相国可以助力加速此案批复,也可以从中阻挠。陈知府这招真是毒辣,高巡抚心中的天平已经彻底倒向陈知府那边了。

阅读日月重辉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