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家兄戚继光

第14章折服

  • 作者:黄鹤道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5-02 22:44:18
  • 章节字数:7236字

戚继美闻言笑道:

“陆公子言重了,这些消息都能从邸报上看到,既然你愿意听,我自然也乐意说道一番。”

陆绎闻言不由坐直身体,侧耳倾听。

陆绎素来喜武事,只是以前对鞑靼方面的消息没有过于留意,此次俺答汗南侵,让他心中顿感屈辱,此时见戚继美显然颇有心得不由诚恳询问道。

“而最后一次发生在嘉靖二十六年,俺答汗又派出’夷使李天爵赍番文至’,第五次提出通贡之请,极言鞑靼一旦获准入贡,必将’边内种田,边外牧马,夷汉不相害,东起辽东,西至甘凉,俱不入犯’。”

戚继美复述完邸报上的记载后颇为感慨道“显而易见的是这五次求贡,朝廷都没有应允。”

而自达延汗结束了百年来异姓权臣专政后基本上再次重塑了黄金家族的荣光后,草原上人口日益滋生便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正像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土地兼并后的人地矛盾一样,草原单一的脆弱经济自然也养活不了滋生的过多人口。

最终大明君臣选择通过武力让瓦剌人再次遵循朝贡所定下的游戏规则,只是不幸的是他们最终失败了而已。

而此次鞑靼的俺答汗南侵自然是在屡次求贡不成后的极端选择。

陆绎闻言一阵默然,随即徐徐说道:

“我虽然不像戚兄这般了解此间内情,但我久居京师,家中也有人在朝为官,所以对于朝廷是对鞑靼人的看法倒是有些了解的。”

“便说关于俺答汗求贡之事其实朝中一直是分为两派的。”

“一为主战派,或言鞑靼人乃是蛮夷之辈,素来没有诚信,此番求贡不怀好意不可信任。”

“或言,贡亦寇,不贡亦寇者,夷狄之故习也,主张武力应对鞑靼人的威胁。”

“一为主款派,他们多是宣大边镇的守臣,他们认为鞑靼势大,而边镇军备废弛,主张适时准许朝贡以获得时机重新整军备战。”

陆绎说到此处,不由好奇问道“戚兄,你认为这两派人谁对谁错?”

戚继美闻言沉吟片刻后,徐徐说道:

“朝中重臣的见识自然非我等能比,他们所言的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道理。”

陆绎听闻此言,不由似笑非笑的看向戚继美。

戚继美见状失笑道“我知道此言模棱两可有些取巧之嫌,但请容我细细道来。”

陆绎闻言这才收敛脸上的戏谑之态神色重新肃然起来。

戚继美继续说道:

“鞑靼人不通教化,生性狡猾这自然是没错的。”

“便说这几年来虽然俺答汗屡次求贡,但朝廷不允后,他必然南下劫掠报复,也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所以主战派有此担心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

“至于主款派,他们多是边镇守臣自然比朝中大臣更懂鞑靼的情况,先款后战自然是稳妥的策略。”

“只是想来陆公子你也听说了今日发生在德胜门京营士卒的丑态,这还是在京师,天子眼前,军队便堕落至此。”

“可想而知边军虽然直面敌人,战力可能还有,但此间吃空饷,喝兵血,疏于操练这些问题想来不会比京营少。”

“而要尽快革新军队,这不是几个边镇守臣能够做到的,这需要中枢极力配合,从上到下合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陆绎闻得此言不由一阵沉默。

戚继美瞥了对方一眼,他自然知道陆绎为何如此,因为但凡朝中有人,他便该知道,对于如何应对鞑靼朝中一直都是主战派占据绝对的上风。

这到不是因为主战的大臣如何辩才了得,而是因为嘉靖皇帝恰恰是最大的主战派。

说来也怪,嘉靖皇帝对于鞑靼人有着莫名的歧视与敌意,而他素来刚愎自用惯了,如此以来虽然俺答汗屡次求贡,边镇守臣屡有上书建议应允的,但最终都难以成行,因为兵部堂官自然要看天子脸色行事。

陆绎沉吟片刻,也觉得这个话题不宜再论下去,因为最终必然会落于天子身上,他身为锦衣卫,自然对这些事情较他人更叫慎重敏感一些。

于是乎,陆绎轻笑一声,转移话题道:

“戚兄的见识果真不凡,只是如今鞑靼围城,而其骑兵之利自然不用多提,据我所知城外守军压根就不敢与之野战,不知你可有应对之法?”

戚继美闻言笑道“要应对鞑靼的骑兵,无非三种方法,一则以步制骑,二则以骑制骑,三则以车御骑。”

陆绎闻言不由失笑道:

“步卒虽然可以结阵应对骑兵,但如今城外之兵多已丧胆,以步制骑只能是任人鱼肉。”

“而我朝马政弊端重重,严重缺马,所谓以骑制骑却有心无力了。”

陆绎说到此处不由疑惑问道“只是这最后的以车御骑却不知戚兄是何意?”

戚继美闻言笑道“想来陆公子当知道这战车古来有之,而我所言的以车御骑却并非秉承古意而是说借助战车为守而以火器为攻,攻守兼备方有应对鞑靼骑兵的可能。”

陆绎闻言思忖片刻不由抚掌笑道“以车制骑果真妙极!”

“二爷,如今时辰不早了,我们今日还需迁居新居.......”

一旁的紫菱靠近戚继美低声提醒道。

戚继美闻言想起还在新居等着他的戚继明不由一阵赧然,没想到与眼前少年相谈甚欢却忘了还有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了。

戚继美看向陆绎笑道“今日有幸结识陆公子,我十分高兴,只是我一会还需搬家便不能再与阁下畅聊了。”

陆绎闻言虽感遗憾但也不好耽搁别人办正事,他思忖片刻后便有所决定,诚恳看向戚继美道:

“戚兄的见识我是佩服的,而你既然能入京参加武举,想来武艺也不凡,不瞒戚兄,家父便是锦衣卫的陆都督,我见戚兄是个人才,不知可愿意来我锦衣卫任职?”

戚继美闻言不由愕然,随即便是怦然心动,因为若是能得那位锦衣都督赏识日后他的仕途便更顺遂了。

更不用说眼下他还在担心明日会被随意分配守城最后做了炮灰了。

戚继美沉吟片刻迟疑问道“不瞒陆贤弟,我自然是愿意日后与你共事的,只是今日上午我前往兵部报道时被告知会有另外的安排,不知此事是否有碍?”

陆绎闻言轻笑一声道“这又何妨,我遣人去兵部知会一声便是了,想来我锦衣卫要个人,兵部还是愿意给这个面子的。”

戚继美闻言不由心中暗喜,随即看了一旁的吴惟忠一眼对陆绎道“我身边这位也是武生,是我的至交好友,不知可否让他与我同入锦衣卫?”

陆绎闻言瞥了眼吴惟忠见他生得雄壮不由笑着颔首道“既然能让戚兄引为好友,想来自有不凡之处,他若愿意,便可入我锦衣卫。”

戚继美闻言看向吴惟忠,吴惟忠见状思忖片刻后便点头应下。

戚继美这才对陆绎连连道谢。

陆绎身后的岑福不由瞥了眼戚继美,随即欲言又止,最终看了眼颇为高兴的陆绎还是没有多言。

陆绎见戚继美答应入锦衣卫,日后也算自己人了,想起其人今日便要迁居新居,不由笑道:

“戚兄入京时日尚短想来能前去恭贺乔迁之喜的人不多,既然我知道了此事,便不能不有所表示,不知戚兄能否告知我地址,我晚些时候也去凑个热闹,再与戚兄继续论一论这车营与火器。”

陆绎闻言想起新居中还窝藏着人便有些犹豫,但又想起时间充足,足够他在晚间之前处理了此事,又见对面的陆绎态度诚恳实在不好推辞便颔首应下。

陆绎见状不由起身笑道“那我便不耽搁戚兄搬家了,我们晚间再会。”

戚继美闻言赶紧起身相送。

不过那次使得一个大明天子北狩,得亏了一个名臣挺身而出最后才力挽狂澜。

这些念头快速的在戚继美的脑海中闪过,他瞥了眼因为他的回答依旧有些愣神的陆绎,不由轻笑一声,也不在意对方的失态,只是给自己倒了杯酒轻轻抿了一口。

“想不到,戚兄,你对于北方鞑靼之事如此熟悉,不知可否与我讲一讲这五次俺答汗求贡的情况?”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再次派石天爵到大同求贡,结果却被新任大同巡抚龙大有诱捕,最终传首九边枭示。”

“嘉靖二十五年,俺答汗第三次向我朝提出了通贡的请求,此次俺答汗派遣’堡儿塞等三人款大同左卫塞求贡’,被总兵官旗下的巡边家丁董宝等执杀。”

“同年七月,俺答汗又通过宣大总督翁万达递上有印番文一纸,且言欲亲自到边陈款,第四次提出了通贡的请求。”

那给于俺答汗的选择便只有抢掠与贡市两个选项了。

因为自从弘治十七年后明蒙之间的朝贡贸易便处于断断续续的中断状态。

相较而言,如今的嘉靖皇帝可算幸运至极,虽然鞑靼人依旧在城外四处劫掠但好歹他依旧能稳坐西苑。

这不知要让他那位冠有“瓦剌留学生”的先祖何等羡慕不已了!

且说,众所周知的是此次并不是大明王朝第一次被人兵临城下了,百年前土木堡之变便上演过一次了。

但言归正传,这两次事变还是有相同之处的,那便是其症结都来自,自洪武皇帝起由永乐皇帝奠定的明蒙之间的朝贡贸易。

土木堡之变直接原因是瓦剌使团为了得到更多赏赐,成倍的扩大使团人数,尤其是也先继位后从起初所遣使者不过五十人,到后来岁增至二千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便侵扰边境。

戚继美放下已经空了的酒杯,神色肃然道:

“嘉靖二十年,俺答汗派使者石天爵和肯切’款大同阳和塞求贡’,第一次正式向我朝提出通贡请求。”

阅读家兄戚继光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