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大明:批判型文豪,百官跪求别写

第三十四章 杀人的文章!(第四更)

  • 作者:奥尔良烤猫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4-04 22:04:04
  • 章节字数:4870字

哼!

“忙碌”了三个月,那劝农书终于写成,辞藻华丽,语句优美,实在难得一见。

可...

要说谁站在干岸上,还真不一定呢!

自古文人相通,此事必然会计入史书,到时候后辈文人便可了解他们的文采斐然!

因此成为一代文宗,名留千古有何不可?

“只是...”

“有些人打着抄录的名义将孤本占为己有,有些人高价收购劣质东西,中饱私囊...”

这本书的主角叫范进...

“大同朝皇帝下旨,令范进等翰林院同僚编纂劝农书。”

至于是否起到了劝农的作用...

干他何事!!

“有道是:”

“读书人,最不济;滥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作了欺人技。”

“摇头摆尾,道是圣门高弟。”

“可谁知,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案上放着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的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

“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交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青楼饮酒,名垂青史,一边劝农,一边兼并。”

“圣人之同理,早已抛却脑后!”

“实在可笑,实在虚伪!”

宋濂不知看到了什么惊奇事情,突然停顿一下,朱元璋诧异问道:“完了?”

“不必,后面还有一首诗,以及...”

“念!”

“是!”

“仅以此文,献给所有书生。”

“圣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高谈阔论!”

“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莫要成为文中之范进~”

“有道是:”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聊斋,敬上!”

宋濂将书本合上:“皇上,念完了!”

聊斋!

聊斋!!

孔照气的浑身不停哆嗦,牙关打颤,双眼满是血丝!

原来是他!

原来是他!

我就说!

谁人敢对翰林院这般的辛辣讽刺呢!

哈哈哈!

这就不奇怪了!

这就不奇怪了!

他咬牙切齿,瞠目欲裂,如果聊斋就在眼前,说不定他会直接甩掉书生的包袱,上去决一死战!

这篇文章写的..

单从艺术成就上来说虽然没有桃花扇那么厉害,可若论讽刺,实在是远远强过!!

百无一用是书生!

书生都被骂成什么模样了!!

可恨!!

“哈哈哈~”此时,旁边的朱元璋却大笑起来:“好!”

“好一篇范进中举!”

“实在是好一篇范进中举啊!”

“科举为什么停了六年?”

“这篇文章将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了!”

“哈哈哈!”

朱元璋将文章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当读到最后那一段话时更是开怀大笑,将在场所有书生的脸放在地上摩擦!

看完这篇文章,朱标和宋濂也顿时明白陈雍比的那个手势是什么意思了。

朱元璋并不喜欢那篇劝农文,是因为他的格调太高!

为了防止官吏害民,大明朝规定布政使,知府,知县等官吏不可出城二十里地。

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必须交给衙役去办。

他们都是服徭役来的,并非正统进士,指望他们认得那些拮据绕牙的文字?

怎么可能!

故而那篇劝农书根本就不是给百姓看的!

甚至知府知县都未必会将此事放在心里!

可以说,在劝农书一事上,翰林院写的越是华丽,对这些文人就越有利!

可对现在的大明朝,就越没有作用!

朱标恍然大悟,随后拍拍脑袋,难怪三日前父皇要打自己三下呢!

扎根百姓这种浅显的道理他说了已经不止一次,可自己在这种时候竟没能第一时间想起来!

宋濂也想到自己之前和刘伯温说的话,科举考下的书生实在是不堪大用。

“问之,则瞠目不能对,宛若行尸走肉。”

这篇范进中举,说的比自己更深,也更深刻,更犀利!

“诶?”

“你怎么了?”

翰林院一书生突然说道,他身边的周进脸颊通红,竟逐渐变得青紫,呼吸急促,随后突然不停抽搐,一口气上不来直接跌倒在地!

“噗嗤!”

“噗嗤!”

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那范进,明显就是以他为范本写出来的!

周进的范本,可不是能叫范进吗?

“噗嗤!!”

他再次喷出一大口鲜血,孔照忙的喊道:“快救人!”

躺在地上的周进突然想到自己之前在天香阁中大放厥词,说要效仿诸葛武侯骂死王朗一般,骂死聊斋~

现在看来!

他哆哆嗦嗦的伸出一根手指,指着远处应天城楼,咬牙骂道:

“聊斋!!”

“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清明看书礼!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5日到4月5日)

劝农书...

每说一件事,翰林院中便有一人脸色煞白,显然说中了他们的心里事。

朱元璋坐在地上冷眼旁观,他们衣着光鲜,这位老农满身淤泥,可...

所谓劝农,,弄得鸡飞狗跳,最后对皇帝来说却图为一纸空文!

但~

范进等翰林院同僚却在青楼举杯相助,为何?

“有些人以置办劝农书的名义从兵部领到火牌,私带货物出京,一路上住着驿站,实在是颇为潇洒。”

“若说他们有何用处,也就是在寻章摘句上了。”

在场官员下意识的看向孔照,而孔照的脸早就绿了,手指就算藏在袖袋里面依旧能让人发现在哆哆嗦嗦!

如果说他不知道这篇范进中举是用来讽刺谁的,他就白活了!

翰林院

等等!

旁边那个人叫周进...

也就仅限于此!

开篇便引用神农之话,古之文字和现在已有较大改变,读起来实在拮据绕牙,就连有些学识不足的县令都读不明白,更何况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呢!

阅读大明:批判型文豪,百官跪求别写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