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

第77章风波平

  • 作者:瑾以念之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01-12 11:06:22
  • 章节字数:6024字

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外戚干政,霍光专权、王莽篡汉,光武帝虽然中兴,本质也并未改变。

桓灵二帝在位的时候,三十税一的政策早就被撇到脑后了,不断压榨百姓。

以至于发生黄巾起义。

汉武帝时期国富民殷,但举全国之力打了匈奴后,十室九空,缓了十几年才缓过来。

老百姓吃饱饭了才会感激你,对你言听计从,想要实行其他的政策才会有百姓支持。

“父亲,平叛的奏折已经送到洛阳了吧。”

在汉中百姓的期盼下,刘璋对他们一视同仁,全都能享受减免赋税的政策。

减赋这是很有必要的,秦为什么二世而亡,在刘璋看来就是赋税、徭役太重。

“大人,我们要种新稻。”

又到了春耕的时节,今年都无需官吏去说,百姓主动的要求种植新稻种。

叛乱平定之后,刘焉在写请功的奏章时,详细的了解了一下平叛的经过,自己又润色了一下,派人送去洛阳了。

“放心吧,少不了你手下这些人的功劳”

亲口听到刘璋讲述出战斗的过程后,刘焉感受到了汉中战事的紧张。

但刘璋手底下这些将士的勇猛作战,也让刘焉对这些手下另眼相看。

“这次能如此迅速平叛,陛下一定会重赏他们的。”

别看从进汉中平叛到结束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也就是刘璋的奇谋妙计,换个人来硬碰硬的打攻坚战,估计现在还没攻破阳平关呢。

“这次主要是功劳还是你啊,为父已经托人打点了一番,给你讨赏,若不是你年纪尚小,未必不能坐这汉中太守。”

听到这话刘璋没什么反应,升官不升官的不重要,只要刘焉给他权利,他就是益州说一不二的人物。

奏章送往洛阳的途中时,此时洛阳城内,皇帝正下令修复上年毁于火灾的南宫。

“使钩盾令宋典修南宫玉化殿,掖庭令毕岚重铸四铜人、四黄钟。”

让宋典和毕岚负责修建宫殿,这俩人趁机中饱私囊,贪了不少钱财。

铜人列于南宫仓龙、玄武阙外,黄钟悬于云台及玉华殿前。

毕岚铸造了吞吐水的瑞兽,转水入宫,又制造翻车、渴鸟,用以洒扫道路,器具极尽精巧。

这次维修、建造用钱财皆从全国各地强行搜刮而来。

毕岚是个宦官,家是东平郡人,担任掖庭令一职,掌宫人簿帐及蚕桑女工等事,他现在是中常侍,也是十常侍之一。

他为了讨皇帝的欢心,改进了翻车、渴鸟,这个翻车不是为了百姓灌溉农田而用,是为了制造能不停吐水的器具来给皇帝观赏的。

渴鸟这东西就是现在的虹吸管,在古代环境卫生是个大问题,需要每天皇宫内外需要不间断的洒水去尘,为了节省人力物力,毕岚捣鼓出来这个翻车、渴鸟。

宦官的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只要把皇帝伺候高兴了,他们就能升官。

平定汉中的奏章送上来了,事关平叛的事,张让也不敢截留不发,送到了皇帝的面前。

“陛下,益州牧刘焉派人送来了捷报。”

“好,这黄巾贼子罪该万死,让刘焉把张梁押到洛阳来,朕要将他五马分尸。”

皇帝刘宏看完捷报,很高兴,都是因为这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造反,让自己担惊受怕,实在可恶。

张让在旁边趁机说道:“陛下天威震慑,这乱臣贼子岂能有所作为。”

“哈哈哈哈,让父说得好。”

皇帝刘宏闻言哈哈大笑。

接着用手轻点到奏章,

“刘爱卿到益州果然没让朕失望,上任不到两年,已多次平定叛乱,当赏。”

这话说的不是废话吗,刘焉平叛表面上是维护朝廷颜面,最根本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

他是官场的老油子,知道现在的东汉如烈火烹油,不可持久,在益州积蓄实力。

刘焉为了能给刘璋他们讨封赏,给赵忠送了不少钱财,这下作用彰显出来了。

赵忠开口跟皇帝请赏了,“陛下,张梁乃是反贼头领,擒拿他是大功一件,陛下可要重赏有功之人啊,尤其是益州牧刘焉的幼子刘季玉,他可是居功至伟啊。”

皇帝刘宏点了点头,觉得有道理,突然说道:

“朕封你为车骑将军,封赏之事由让父你来拟定吧。”

张让一听大喜,这皇帝脑袋也不知道出了什么毛病,张让啥也没干,给他封了个车骑将军。

“谢陛下恩典,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刘宏此时的心情特别好,哈哈一笑去了北宫。

至于拟定这个封赏,张让眼珠子一转有了决定。

他先和其余中常侍讨论了一下。

“那何进屠夫仗着有兵马在手,不将我等放在眼中,蹇硕虽然是西园八校尉的上军校尉,和我等也不是一条心,我们需要自己手里有兵。”

张让认为何进是大将军,势力比较大,自己就算被封为车骑将军,手中没有兵权,只是名义上的好听。

宦官中蹇硕虽然是西园的上军校尉,手里有兵权,但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双方不是一条心。

“我们要想和他们抗衡,要自己手里有兵,陛下封我为车骑将军,有了能跟何进抗衡的资本,但我手下无兵,那刘季玉善于带兵,其父这些年一直对我们很亲近,提拔他来京当司隶校尉,分何进屠夫的兵权,你们看怎么样。”

张让把目光盯在了司隶校尉这个位置上。

决定安排刘璋来当这个司隶校尉。

张让觉得刘焉是汉室宗亲,一直跟何进没有来往,之前能当州牧不光是刘焉他自己提议的效果,十常侍也出了很大的力。

让张让觉得刘焉是自己人,他儿子刘璋也应该是自己人,提拔他没错。

“你说的不错,虽然陛下喜爱我等,但陛下终究有驾崩的那一天,我们要早做打算。”

司隶校尉这个位置虽然兵只有一千两百人,但却有不少的实权。

这个官刚开始设立的时候是为了打击巫蛊之乱,后来逐渐演变察举京师不法之人。

相当于明代的锦衣卫指挥使一职。

这个职位的权利大小就在于皇帝对他的信任程度,皇帝信任无比,这个官可与三公齐平。

皇帝如果不信任,连个普通校尉都不如。

不过有十常侍給皇帝吹枕头风,刘璋这个司隶校尉怎能没有实权。

刘璋现在还不知道他已经被十常侍认定成了自己人,准备把他提拔成了司隶校尉。

他现在正在观赏马。“这马神骏无比,本将很喜欢。”

“将军喜欢就好,喜欢就好。”

给他送马的正是两年没见的羊舍卜力。

这次见到他,羊舍卜力可是大变样,头戴金饰,身穿丝衣,腰间还有一把镶嵌宝石的短刀,有一种暴发户的感觉。

又是新一年的开始。

汉高祖刘邦吸取了这个教训,建立汉朝后将赋税调到三十税一。

百姓都能接受,后来的汉朝在外戚和宦官的干政,每况日下。

让百姓抱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刘璋嗤之以鼻,纵观上下五千年历史,只要能让百姓吃饱饭,皇帝不昏庸无道。

就算有野心家他们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百姓自然忠君爱国。

他现在做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能吃饱饭。

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农民被压迫的太重,是会触底反弹的。

“将告示都发下去,百姓的税收要一致。”

刘焉为了考效一下自己这个儿子的能力,将汉中人事的安排交给他。

随后刘璋对汉中的官员进行安排,阳平关现在是杨任镇守,刘贵带兵驻扎在上庸。

距离汉中之战已过去三个月。

赵崇和陈调还是负责南郑的政务。

黄巾的席卷的时代已经过去,汉中百姓终于迎来了曙光。

起义这个词是站在百姓的角度上的,是百姓不堪压迫的一种反抗精神。

但在统治阶级,就是皇帝、士大夫的眼里,他们就是暴乱,是反贼,影响他们统治的不安因素。

阅读三国:这个刘璋强的离谱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