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未王策

第一章 重生

  • 作者:艾克斯X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09-09 11:44:52
  • 章节字数:12774字

然而剧烈的疼痛提醒他,眼前的情况是,他只要走出不到十里就会遇到亭长[6]盘问。然后将他关押。另外,宫廷和朝廷的事也不是他一个宫门卫士就能左右的。在这方面,他之前做出过尝试,结果却发现朝纲倾颓,这是各个大臣、党派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左右一两个人就可以立即改变的。这让他感到困惑绝望。他觉得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庞大的机器中的缝隙中,被这里的齿轮无情碾压。一想到公主今后将面临威胁,他感到十分痛苦。越痛苦他就越想立即回到凰仪宫。然而理性又在告诉他。一场风暴即将到来,而他作为一名卫士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顾光痛苦了一夜,他辗转难眠。原本,他打算成为一名杰出的侍卫。靠自己杰出的武艺和知识获得赏识。然后成为公主身边的侍卫队长。现在却被凰仪宫遗忘在这里,而且很有可能一生都无法离开。更加让他痛苦的是自己对于即将爆发的宫廷变故,他也无力阻止,这次行刺事件就如之前的行刺事件一样,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让他十分焦虑、恐惧。当赵策觉察到这一点时,他又对自己向恐惧屈服感到可耻。他冷静下来开始思考。在反复权衡中不安了一夜又一夜之后,他做出了抉择。凰仪宫虽大,但对顾光来说却黑暗狭小。公主为他带来了光明,但在狂风暴雨面前他却无力为她遮风挡雨。只有自己成为可以左右朝廷之人才可以阻止这场风暴。因此,他将离开凰仪宫。然后用自己的才智重回朝廷,成为那位左右朝堂之人。才能消除这场风暴。不管是用三年、五年、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生,他都会将这条路走下去。

赵策询问老夫妇:“本郡的太守[7]是谁?英明廉洁吗?”

赵策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这都不是他希望的。他必须回到他的好友——凰仪公主身边,几天之前她和她的母亲刚刚遭到行刺。他必须保护她的安全。

“赵策对自己的武艺十分自信。特别是拿手的飞刀。五十步[9]之内能击中水壶,二十步以内可击中走鼠。”听到赵策的回答整个府衙都十分好奇。大家打量着赵策。他八尺的身高比在场所有人都高出一手掌。体态匀称让他看起来行动敏捷。除此之外他们看不出一丝武艺高强的迹象。县长让人找来一面手掌大的圆铜镜,又给赵策一支裁信小刀。衙役将铜镜抛向空中的一刻,赵策瞬间掷出飞刀,铜镜应声而落。大家赶紧上前检查,发现铜镜已经被小刀击穿数指深。众人顿时惊叹。大家纷纷称赞他“应该参军,肯定能当都伯。”“他这武艺至少是个屯将。”“我看应该是部曲之首[10]。”只有县长的脸上略显愁容。他问赵策:“那么你希望获得什么样的官职?”

“赵策没有特别期望的官职,只想恪尽职守,为朝廷做出贡献。”

赵策听完赶紧摸了摸身上,又环顾四周。他的徽识[3]、制服、能证明自己身份的信物全都被拿走了。如果是自己的“战友”做出这种事,那一定是他在凰仪宫的夙敌周昌(翼长)和他的走狗卫俞(台安)。他们一定是在利用这个机会公报私仇。顾光(莫夜)觉得南宫卫士令也认为自己给他增添了许多麻烦所以也希望将自己剔除他的队伍。赵策甚至一度怀疑他们是刺客的同伙。但仔细一想,刺客的目标是皇后陛下,他们这些凰仪宫的卫士提供不了多少帮助。然而赵策还是不愿相信他们会借助这样一个时机排挤自己。他将事情的缘由给老人家讲清楚。两位老人听到以后觉得自己犯了大错而惊慌失措。

顾光则一心想着行刺事件,他准备立即动身回凰仪宫。

顾光的解释让这对老夫妻有些困惑,他们面面相觑了很久,老者才尝试着询问:“皇宫卫士是羽林郎吗?[1]”

顾光觉得非常奇怪:“我父母早亡,全仗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好不容易才将我送进长水营[2],当时正好南宫卫士也缺少人手,所以就把我划拨给了南军。恩公为何询问此事?”

县长听到后半句就明白赵策志在远方。他告诉赵策:“以赵君的才能,我本应推举你至郡中成为郡槽掾[11]。只可惜在你之前本郡已经征辟了一位名为孔真(季约)的人杰。另外江州闻人惠的公子闻人恭(文念)也来本郡投奔将军大人。两位都已经在本郡就职,据我所知郡府目前已经没有空余职位。以鞠太守的行事风格来看,即使是名门望族的推荐,他也不会接受。我们涂郡岁举刚过,下次岁举还要等三年之后[12]。我要是留你在授县,也只能任你为斗食佐史[13]这样的小吏。三年时间恐怕会埋没了你。前段时间临近的椒县长和我说他们那里正缺人手。赵君如果不嫌弃,就由我来为你写信引荐。你去那里谋个职位如何?”

赵策毫不犹豫接受这个建议,带着县长的推荐信前往椒县。

“哦?是授县大人引荐赵君至本县。”当椒县县令看到这封信时他便询问赵策,“请问赵君出自哪家名门大户?”

赵策谦恭地回答自己出身白衣[14]。县令听到这样的回答后露出了不满的神态:“那赵君家境如何?我们椒县物价较贵,侨居至此需要不少钱财。”

赵策再一次诚实恭敬地回答:“赵策只身一人,别无他物。”

县令很不高兴。他告诉赵策:“赵君出身布衣,家境贫寒。本县如何才能将你向上推荐呐?”

赵策从刚才的话里能猜出县令在索贿,但是对方直白地告诉自己时还是让他顿时懵腾。他尴尬了许久才想起来告诉县令自己熟读经书,武艺熟练。

“有多熟练?”县令询问。

“非常熟练。”赵策小心翼翼地回答。

县长想了想,他看了看眼前这个拘谨的小伙子,心中产生了一个不错的想法:“授县的推荐信中也大大称赞了你的武艺。他们的眼光一定不会错。本县熊龙亭正需要一位头脑和身手都出色的亭长维护那里的治安。赵君年纪轻轻,又不是行伍出身,我只能给你个六斛假亭佐[15]职位。赵君若能使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我想你很快就会回到本县身边。”

赵策想了想,虽然县令的说辞前后有些奇怪。但他还是成功谋得了一个亭佐职位。这总比流落街头好得多。如果自己在亭佐职位上尽职尽责。多多抓贼立功,真的向县长说的那样让百姓安居乐业,那自己不就成为了名吏?那样离职场高升也就不远了。虽然这还是需要得到名门大族的支持。

赵策接受了县长的安排。他边走边憧憬着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发生了激烈的言语冲突。“你还敢举报我。胆儿肥呀!信不信我割你舌头。给我跪下认错。”“赶紧跪下!”“磕头谢罪!”

赵策走上前去,在他面前,五个人正试图围着一个人,他们都与自己差不多大。不远处正是熊龙亭。其中一个已经不耐烦直接踹了那个人一脚。对方试图反抗,但被其他人抱住。对于经历过类似事件的赵策来说,不论是从法理还是情理上,这直接点燃了他的怒火。

“你们几个,住手!”

几个人听到赵策的声音回身转向赵策:“你是谁?赶快滚。”

“我是熊龙亭佐赵策。我现在命令你们住手。随我到衙门解决纷争。”

五人当中一个带头的家伙回答:“县里又派来一个假亭长,还这么小。为了你那八斛俸禄,赶进滚远点。”

赵策瞬间犹豫了一下,然后突然暴怒:“为了你们那几根筋骨,你们最好赶快回家。”

五人听见后都向赵策走过来。赵策发出警告:“最后警告你们,别动手。”

最靠近赵策的家伙挥拳便向赵策打来。就在他挥起拳头的同时,赵策也屈膝,蹬地,出拳。就像打苍蝇一样在苍蝇飞走之前打在了对方的脸上。那个人的面部被击中,头向后一仰瞬间恍惚,他在清醒后痛苦地捂住鼻子,鲜血源源不断地从鼻子流出。他旁边的同伴见状立即朝赵策踢过去。赵策躲过攻击,然后再次微蹲,蹬地,转身,推肩,出拳。这一拳结结实实打在了那位体型发福的人的肚子上,打得他几乎要喘不过气来。经此一击这个人始终都没有再站起来。有人从后面抱住赵策。赵策直接给了他的要害沉重一击。那人疼得直接跪在地上。赵策自己也挨了一拳。他也没理会是谁打的自己,径直冲向他正面准备踢自己的这个人,像背一袋麦子一样将他抬起来又重重摔在地上。另外两个人也立即冲上来,其中一个跳起踹赵策,在空中被赵策搂住脖子直接摔在地上。另一个挥拳冲过来时像被赵策吸过来一样一把被赵策拉到身后,绊到赵策的脚上滚出去好远。赵策朝身后那位带头人走过去。那人勉强站起来打算再次进攻,但发现赵策已经来到自己面前。他扑了扑身上的尘土一边后退威胁赵策:

“我是本县大族孙氏的孙毖(幼起),你给我等着。”说完便带着狼狈的同伙逃走了。

【作者题外话】:全篇脚注:

[1]东汉时期皇宫卫士是一支独立的千人规模的卫队,负责守卫皇宫。各个宫由相应的卫士令管辖,皇宫卫士大多由贵族子弟组成。羽林郎也称羽林军,是由杰出战士的后代组成的皇帝直属精锐作战侍卫部队。规模在两千人左右。统领为羽林中郎将。

[2]长水营是汉朝禁军之一,因为东汉前期裁撤军队,只保留了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营,每营千余人。被称为北军五营。与之对应的保卫皇宫的卫士被称为南军,因为一开始皇宫处于都城南面。

[3]徽识,也叫徽。是古代士兵与将帅佩戴的标明身份信息的徽章,类似与现代的兵牌。此外,参与作战的平民、民兵也有徽章,就叫做章。徽与章都佩戴在后背。也有一些佩戴在肩上。

[4]在古代,为了维护治安,通常会限制人们出行,汉代人出了本郡,就需要使用通行证,就是符传。

[5]东汉晚期,佃农在豪族的庇佑下可以不编入国家户籍。不参加徭役,不用上缴各种赋税。因此即使地主的租金比正常的自有地农民所交的各种赋税高几倍至十几倍。但仍然有大量农民将土地出售给豪强然后成为他们的佃农。少数人甚至借此发财致富。除了佃农有税收优惠,低收入者也有税收优惠。高收入的大户家族没有优惠,但可以入仕为官。平民入仕则需要大族支持。或是专门设置的官职或学校。

[6]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设置亭长,东汉后期改为在交通要道设置。掌管治安,抓捕盗贼,及管理民事,兼管停留旅客。此外,设于城内和城厢的“都亭”,设于城门的“门亭”,都设亭长。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说明亭长和当时人们出行的情况。新莽时期,一位高级官员晚上路过奉常亭,亭长便盘问他。这位官员只告诉了亭长自己的官名。亭长问他有没有符传,官员十分生气便用马锤打亭长。亭长便将这位高级官员杀了。当时的皇帝王莽的知道这件事后表彰他奉公执法赦免了他。

[7]太守,也称郡守,俸禄二千石。为各个军的最高长官。掌管该郡内政与军事。

[8]人口万户以上的县,长官称县令,秩六百石至千石;万户以下的称长,秩三百石至五百石。

[9]古代步是一个长度单位,不同时期所代表的长度有所不同。东汉时期的1步约为1.4米。

[10]汉代末期的军事编制是5人为伍,设伍长。2伍为什(10人),设什长。5什为队(50人),设都伯(队长)。2队为屯(100人),设屯将。5屯为曲(500人),设曲长(军侯),2曲为部(1000人)设校尉(司马、牙将)。5部为营,营的主帅可以是校尉也可以是军司马或者将军

[11]槽掾,古代总署下分管各自事物属官的统称。在汉代的管制中,“掾”为主职,俸禄百石。“史”为副职,俸禄斗食。

[12]汉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为察举、推举、征辟三种。征辟是从皇帝或者地方长官向下以定向科目选拔录用人才的方式。推举,是下属向上级推荐人才的方式。前两种方式不定期不固定。察举是一种长期、固定的选拔人才的形势。每年各地从最基础的里、存、乡选举优秀人才至县、郡,在由县、郡选优推荐至州、乃至朝廷。考核的科目通常主要有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通常指经学)。这就是岁举。人口不满二十万人的郡每两年才能举荐一人,不满十万的郡三年才能举荐一人。边境地区除外。

[13]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月俸一百八十斛。真二千石再次,月俸一百五十斛。后一级即为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再次一级为比二千石,月俸百斛。其下依次为千石、比千石、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百石、斗食、佐史。斗食俸禄不满百石,月俸禄十一斛。佐史最下,月俸八斛,斛是容量单位,以小米换算约为90公斤。凡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有些时期会统一发钱。遇到谷物涨价的时期,现金俸禄就会贬值。尤其是东汉末年。

[14]白衣是平民的代称,因为当时的平民普遍身穿素色白衣。有时也称布衣。

[15]亭佐是亭长的辅佐。假亭佐是代理亭佐的意思。由于属于临时职位,所以俸禄可由主管官员自行规定,俸禄为六斛。

.

此时一对年长的夫妇走进房间,他们看见顾光正惊愕地看着自己。

顾光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他甚至身无分文。

老者将之前收的钱财交给顾光:“是我们愚钝耽误你啦,害得你沦落在此。我们邻居王家和本县大族臧氏关系很好。让他帮你引荐,说不定你可以成为他们的宾客,臧氏可以帮你返回钜京都城。如果不成,以你的体格,在他们家做佃农[5]或农工也可以暂时安顿下来,再做打算。”

为了减少麻烦,他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从今以后他就随救命恩人的姓氏。给自己起名叫赵策,字子元。回想起之前在护送公主时周边有江蛮。赵策打算借助这些少数族隐藏自己的身份。

他来到县廷,通报自己是从江边南蛮前来投奔求官的隐士。县长[8]一看竟然有如此独特的蛮族隐士自荐求官便亲自询问。他询问了赵策(子元)一些历史和文艺方面的问题。让他诧异的是这位名叫赵策的隐士居然比他更了解汉人文史。县长又问了一些时政方面的问题,赵策都一一回答。随着交谈的深入,县长甚至觉得他是位出身名门的才子。

“那么你还有什么才能?”县长询问赵策。

老夫妇立刻劝阻顾光:“年轻人你要去哪?你已经追不上他们啦,何况没有符传[4]你出不了本郡。”

“几天前有位和你装束一样的人来我们村搜寻。我便将你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半天过后来了一位军官,他说他是你的战友。他好像告诉同行的人说‘按阵亡处置’。然后他就告诉我说你是羽林军士兵。他们会转交给羽林军的长官。在这之前让我先代为照看你。几天之后郡府就会有人来接你。再此之前,他们要收回南军卫士的军籍,转为羽林军的军籍。他们就进屋带走了你身上的一些东西。最后给我留下这些钱财,让我好好照顾你。”

两位老人都十分关切:“小伙子你终于醒啦。”老者见顾光仍满脸疑惑就向他解释,“我们是本地的农户,三天前我进山砍柴时看见你从山岗上摔下来就把你拖回家。苍天有眼,你总算是醒过来啦。”

顾光连忙起身答谢,但他仍然眩晕,这对好心的夫妇急忙让他躺好休养。

冲破黑暗与混沌,一道光将世界照亮。顾光睁开双眼,他正身处一间陌生的小房间里。他意识到自己还活着,于是立即低头检查自己有没有受伤,然而在一瞬间,剧烈的头痛让他立刻明白,他的头遭到了重创。他摸了摸自己的后脑,都还完好,但一直在剧烈疼痛。他忍着伤痛回想自己受伤的经过。

“小伙子你是什么人呐?看你装束和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呐?”老者询问顾光。

“晚辈名叫顾光,字莫夜。是凰仪宫卫士。先前在护卫皇后陛下和凰仪公主时遭遇刺客行刺。晚辈追击凶犯至此,不慎被同伙从背后袭击。顾光命不该绝,有幸遇到恩公搭救。恩公救命之恩,顾光没齿难忘。”想到这,赵策努力回忆是谁从背后袭击了自己。可无论他如何努力回忆也没有任何线索。

老夫妇回答:“本郡为璞州涂郡。太守为鞠山(君孝)大人。我们这人尽皆知的是,鞠山(君孝)大人是武卫将军史昂(威德)的门党。”赵策对武卫将军有一些印象,听说他是一位固执、令人敬畏之人,“鞠太守深居简出,老夫也不好评价,但是涂郡各县的居民生活都还算安稳。县廷处理事情也都合理。”

顾光有了答案,在他看来既然本地府衙恪尽职守,那么凭自己的才能一定可以获得比投奔乡绅大族更多的展示机会。于是他再次拜谢老夫妇,动身前往县廷。老夫妇再次将钱财交给顾光,但被他谢绝。顾光将这位恩公的铭刻于心底,他的名字叫赵祥(和德)。他憧憬着有朝一日归来报答两位老者的救命之恩。

阅读未王策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