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满级考古大师

二百七十六章 不是金印啊?!

  • 作者:顾屈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2-10-09 23:00:16
  • 章节字数:5400字

在有此对比物后,考古人员们终于是对内棺,开始进行文物提取了。

首先,就是在最上层露出来的那些玉璧。

这些玉璧是受叠压影响最轻的。

可以在提取文物是,当做“参照图”!

而相对的,在棺盖板上,因为挤压而嵌入到棺盖板上的文物,却没有丝毫叠压影响。

所以,下一步就是提取棺盖板上的嵌入文物。

甚至提取这种复杂情况下的棺内叠压,连先例都无处可寻!

穿上了白大褂,按照孔建文的指示,陈翰将翻了个身的棺盖板,放在了内棺的旁边。

倒是不断的接受各种现代仪器的照射,以及覆盖上了一层塑料布,进行手工绘图。

经过几天的勘测后,得出的参数并不喜人。

最先被提取下来的,就是一堆散碎的金箔,其中大块点的有蚕豆一般大小,小块的还没有米粒大。

这些金箔,可能和墓主人的随葬镀金文物有关。

在西汉时期,在一些漆木器和青铜器上镶金、镶银都是较常见的装饰行为。

其中就大量使用金箔镶嵌在器物上。

这些在棺盖板上的金箔,很有可能就是一些随葬器物上的金箔。

而除了金箔之外,更多的是附着在棺盖板上的淤泥。

这些淤泥,在棺内也有很多。

陈翰怀疑,这些淤泥可能就是原本棺内丝织品腐烂后的遗留物。…

散发着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味,反正不是很好闻。

而除了这些淤泥外,有一件文物,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

那就是一个深潜在棺盖板内侧的青铜盒。

这个盒子应该原本是放置在头箱之中的。

只是因为棺柩坍塌了的原因,塌下来的棺盖板,压在了青铜盒上,久而久之的,这个青铜盒就深潜在了棺盖板上。

随着考古人员的开棺,这个青铜盒也跟着棺盖板一起离开了棺内。

头箱内的青铜盒。

这个关键词,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里头放着的是不是墓主人的海昏侯印或者昌邑王印?

毕竟一般郑重放在头箱内的东西,大概率就是墓主人最重要的物品。

南越王墓里,那枚南越武帝印,就是发现于头箱之中!

就是这枚青铜盒子,哪怕是用青铜做的,在被棺盖板压了上千年后,也损坏的很严重了。

而且深插进棺盖板内,也不好取出。

这种活,陈翰自认为是干不了的。

事实上在场的所有考古人员里,也只有孔建文和李教授,有信心能将其完好提取下来。

就连江西所的温所长,都没这个水平。

从事了三十多年考古工作的孔建文,亲自上阵,开始小心翼翼的剥离青铜盒。

一边剥离,他一边还不忘对着学生们教学道:“我们华夏不同时期的墓葬,里面的棺内遗存,他这个埋葬的情况,可能分别都有差异。”

“可以说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也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

“所以,在提取文物的时候,发掘状态也是形式多样的,并不能照本宣科,想要从书本里找到完全可以临摹的发掘方案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些复杂多变的发掘状况,我们做考古的,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经验,针对性的想办法去克服。”

“像这个文物,提取时既不能伤了青铜盒,又不能有损棺木,就是一次极其复杂的状况。”

“我们只能用竹条,一点一点的插入青铜盒与棺木的缝隙之中,以毫米为单位轻轻的挪动,借用摩擦力,将文物与棺木之间摩擦出一个空隙来。”

“说起来,其实和医生做外科手术也差不多了,就是讲究一个骨肉分离的同时,不伤害骨头,也不破坏肌肉组织。”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要磨性子的活!”

孔建文说的很认真,陈翰他们也听的很认真。

但是陈翰完全没想到,孔建文口中的“磨性子”,居然要磨这么久!

整整用了四天的时间,这枚青铜盒,才被磨了下来。

真的是以毫米为单位,用竹条一点一点给磨下来的!

陈翰这才第一次,清晰的感觉到了,考古真的是一件很需要耐心,且很耗时的一件事。

不过,不管怎么说,盒子终于取出来了。

用青铜打造的盒子,显然是不简单的。

两千多年前,刘贺到底是用它装什么的?

金印到底会不会在这个盒子里面?

金属打造的盒身,木头做的盖子,盖子上贴有金箔,这里面到底会装了什么?

送入后方实验室后,孔建文迫不及待的,就拿着小镊子,准备开盲盒了。

陈翰等人,全都围在他的身后,紧张又期待的看着他的动作。

开盲盒什么的,最刺激了!

同样是动作轻巧又缓慢,一点一点的剥离下木碎后,盖子才终于被掀开。

破碎的玉片,映入了所有人的眼帘。

“不是金印啊?!”

https://

.

之前那枚玉印,也是因为在最上面,而且大半都露出来了,就只有一点点埋在淤泥里,孔建文才将其拔了出来。

因为棺盖板覆盖在棺内太久了,在盖板上,已经有了棺内第一层器物嵌上的痕迹和轮廓。

就像是一张临摹下来的棺内器物图一样。

相对就很容易提取。

而将这些玉璧提取之后,棺内的提取却暂时先告了一段落。

因为除了这些玉璧之外,其他文物互相之间就有严重的叠压关系了。

这是为了提取的时候,互相间有个参照。

棺中随葬物品的叠压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

其他文物,包括那些裸露出来的玉璧,大家都没动。

在正式提取之前,必须要先用X光,进行扫描,先搞清楚棺内文物的叠压情况,再制定相应的提取方案,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破坏。

因为随葬品层层叠压的原因,棺内的随葬品肯定是不能随便就动的。

不只是X光扫描,还有三维摄影、常规照相,原大绘图,高科技和老办法全都派上了用场。

实际上,开棺后的头三天,棺内的文物没有任何动静。

因为它们就在最上层,只有它们压别的文物的份,没别的文物压他们的份。

又因为玉璧是非常平整的圆形玉器,所以就算下面叠压了很多其他文物,但是没有沟沟角角,就不容易和其他文物产生勾连或者套在一起。

阅读满级考古大师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