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满唐红

第0012章 哥哥不能乱叫

  • 作者:圣诞稻草人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3-05 16:13:11
  • 章节字数:7052字

用驾临倒也不算逾越。

用‘请见’、‘求见’、‘拜见’,李吉还没那大的脸。

郑观音突然跑到武德殿,目的是什么,李吉心知肚明。

郑观音是太子妃,对标的是以后的皇后。

李吉已经做好了向李渊上书,将事情闹大的准备。

没想到李思行非但没有被李建成应付回来,反而逼出一个太子妃。

按图索骥的话,很容易辨认。

“殿下,太子妃驾临,已经到前殿了。”

但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已经修复了四册书了。

虽然里面不可避免的会夹带许多私货,但能将几乎跟失传没区别的书册修复,那也很了不起。

能参加造反,还能活着享受荣华富贵的,果然没一个简单的角色。

“请太子妃稍后,我马上过去。”

李吉吩咐。

侍卫应允,小跑着去传话。

李吉收拾了一下衣冠,赶往前殿。

之所以收拾衣冠,是因为李吉在看书的时候,将衣冠弄散了。

高尚仪被李世民派人借走了,小侍婢阿酒暂时没人管了,自然不用再时时刻刻盯着李吉的仪态了。

李吉赶到前殿的时候,郑观音浅坐在一张长几后,默默的品着一盏甜酒。

唐代的甜酒多以果类酿造,色泽杂而不纯,偏酸。

放着霜糖、果干一起煮的话,酸甜酸甜的,并没有太多酒味,是不错的饮料。

郑观音应该是李吉到唐朝以后见过的最美最有气质的女人。

历史上评价郑观音,有八个字,‘淑韵娉婷,韶姿婉娩’。

大致意思就是长得漂亮、性格温柔、身形轻巧优美。

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喜亲近,却不忍亵渎。

有野史称,李世民相当垂涎郑观音的美色。

李吉觉得有可能是真的。

李吉走上前,躬身一礼,“嫂嫂……”

郑观音嫁给李建成的时候十六岁,那时候的李元吉十二岁。

郑观音身为长嫂,没少帮着陈善意照顾当时调皮捣蛋的李元吉,也没少帮李元吉解决麻烦。

李元吉对郑观音有一丝敬意。

李元吉跟李建成走得近,也是郑观音的缘故。

李建成派遣郑观音出面,应该是觉得郑观音能拿捏李吉。

但李吉不是李元吉,岂会被郑观音拿捏。

哪怕郑观音美的冒泡。

郑观音放下酒盏,淡淡一笑,“四郎,许久不见,你又长高了不少?”

“有吗?”

李吉轻笑,大大咧咧的走到前殿的主座位置坐下。

郑观音眼中闪过一道异色,浅笑着道;“不仅长高了,还英俊了不少。”

李吉开门见山,“嫂嫂今日过府,就是为了称赞我?”

郑观音重新端起酒盏,浅尝了一口,“你兄长近些日子忙于国事,很少有闲暇,怕跟四郎生疏了,所以让我过来看看。

看四郎红光满面,步履稳健,肯定是吃得饱,睡得香。

我回去告诉你兄长,你兄长必然会很开心。”

李吉拱拱手,“烦劳大哥挂念了,过些日子定然去东宫探望大哥。”

郑观音愣了一下,笑吟吟的道“往日里你一直称你兄长为哥哥,怎么今日称起大哥了?”

李吉听到这话,有些心塞。

在后世,哥哥就是哥哥。

在大唐,哥哥的意思就多了。

兄长可以称之为哥哥,父亲也可以称之为哥哥。

李吉在得知大唐的哥哥,也是称呼父亲的称呼以后,怎么可能叫李建成哥哥呢?!

“叫大哥不好吗?难道叫大郎?那未免太无礼了吧。”

李吉说起了俏皮话,以此缓解心头的不舒服。

郑观音若有所思的道;“也是,叫兄长显得太生疏,叫哥哥又略显轻浮,你已经长大了,明年就要行冠礼了,叫大哥刚刚好。”

李吉笑着点头。

郑观音缓缓起身,笑着道“看四郎一切都好,我和你兄长也就放心了。我回宫了,四郎记得多到东宫走动走动。

你可有日子没去看承宗了,承宗吵着嚷着要跟你习武呢。”

郑观音口中的承宗,便是李建成的嫡长子李承宗。

爵封太原郡王。

太原可是李唐的龙兴之地。

以太原为封号,可见李承宗在李渊那里有多受宠。

“一定,一定……”

李吉跟着起身,笑着将郑观音送出前殿。

郑观音带着自己的一帮子女婢、太监,呼啦啦的离开了武德殿。

“一个两个,没有一个简单的。”

李吉在郑观音走后,站在前殿门口感慨。

郑观音太聪明了,聪明到还没开口,就通过他的态度,判断出了必行所求一定不会如愿。

所以郑观音绝口不提薛宝,只是跟他聊家常,联络感情。

杨妙言比起郑观音,差了足足一条街,有可能更多。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杨妙言没有郑观音聪明。

郑观音比杨妙言大几岁,阅历、见闻、为人处事的经验比杨妙言丰富。郑观音入李家的时间也比杨妙言长,自然比杨妙言更懂李家的人。

“大狐狸,小狐狸,李唐皇室一群狐狸,在这群狐狸中间混,压力有点大啊。”

李吉感慨着,背负双手回到了武德殿正殿。

坐在长几后,李吉再次翻开了《伤寒论》,看着看着,李吉发现了里面居然夹带了一些私货,讲的居然是缝合术。

说是用一种桑皮线,可以缝合伤口,再涂上‘神膏’,便能加快伤口愈合。

这可是神技啊。

李唐如今还有不少敌人,以李吉的身份,少不了要去战场上走一遭,懂得这个神技的话,就等于多了一条命。

李吉急忙去看‘桑皮线’和‘神膏’的做法。

但是还没看清楚,殿门口就闯进一个人,手里捧着一卷圣旨。

在那人身后,还跟着一群人,手里皆捧着红木盘子,上面盖着红布。

“殿下,圣旨到。”

刘俊进了殿,向李吉一礼。

李吉愕然的仰起头,心里一边琢磨李渊又闹什么幺蛾子,一边问,“给我的?”

刘俊躬身道“给陈夫人的。”

“陈夫人?”

李吉愣了一下,寝殿内貌似没有一位姓陈的夫人,府上能被称之为夫人的陈氏,似乎只有陈善意。

“给陈娘娘的?”

刘俊缓缓点头。

李吉古怪的道“我父亲怎么会给陈娘娘旨意?”

刘俊没闲暇跟李吉废话,果断道“殿下,迎旨吧。”

“还要我迎?”

李吉彻底愣了。

大唐的圣旨种类很多,以李吉的身份,大部分圣旨还不需要迎,只需要躬身听旨就行了,碰见以‘门下’二字开头的,还能站着听。

需要李吉迎的,那起码是‘诏曰’开头的。

刘俊没有回应李吉的话,只是静静的站在原地。

李吉起身,吩咐跪坐在一侧的侍婢阿酒,“去告诉王妃,召集府上的人,准备香案迎旨。”

阿酒应允了一声,准备离开。

刘俊突然开口道“大家说了,殿下和陈夫人听着就行,不用大动干戈。”

李吉一脸疑惑。

李渊这又是几个意思?

发了‘诏曰’开头的圣旨,让他恭迎,却又不让他大动干戈。

有毛病?!

“那就照刘少监说的,准备香案,请陈娘娘过来。”

李吉心里抱怨了一句,重新吩咐了一番。

阿酒点了一下头,退出了正殿。

没过多久,正殿内就多出一张香案。

陈善意也被请到了正殿。

李吉走出长几,主动迎上前,“陈娘娘……”

陈善意在李吉走近的时候,迟疑了好一会儿,才躬身一礼,轻声道“殿下……”

隋炀帝收集天下藏书,重新编撰、校订、并备副策,为汉家文化重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太子妃郑观音。

五姓女。

虽然他让李思行去太子宫里要人的时候,话说的很硬气,但是他没指望李思行能成。

毕竟,李思行跟李建成的身份地位十分悬殊,李思行虽然是李渊的太原元谋功臣,但李渊登基以后,他逐渐有点被边缘化,并没有裴寂那么得宠,自然也没有裴寂那份翻云覆雨的权势。

李思行找李建成要人,李建成用身份压他的话,他也没办法。

李吉刚看到一个叫‘当归四逆汤’的药方,正要研究一下,就见侍卫出现在殿内,单膝跪地禀报。

李吉手上的《伤寒论》应该没坐过那艘翻了的船,所以看着干干净净,字迹清清楚楚,上面的草药图形也画的惟妙惟肖,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颗草药的全貌。

可惜,李世民在攻破洛阳,将洛阳宫内的前隋藏书运往长安城的时候,走的是水路,大船在路径陕州的时候,保护不力,翻了船,船上的藏书落了水。

虽然抢救打捞了一部分,但书泡了水,几乎全成了化开的墨团,留下的也只有只字片语。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纷乱以后,汉家文化被糟蹋了不少,遗失了不少。

李世民建立修文馆,一方面是为了安置自己麾下的谋臣,另一方面就是为了修复这些书。

李吉很佩服修文馆里的那群人,他们要通过只字片语去修复一册书,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李思行绝对是个人才,以后要重视重视。”

李吉原以为让李思行去太子宫里要人,会被应付回来,没料到居然逼出了一个太子妃。

阅读满唐红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