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扬锋汉起

第六百零五章暗渡陈仓

  • 作者:宇十六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3-02 00:13:01
  • 章节字数:3442字

长孙嵩到达安邑城后,增兵闻喜、大阳城,形成北闻喜、中安邑、南大阳,隔断东西的防线,看长孙嵩摆出的架势不像要进攻蒲坂,反倒像事先猜到杨安远要进攻似的,摆出防御的姿态。

这让驻兵猗氏城的杨安远有点摸不到头脑,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先等一等再说。

杨安远的疑虑没有错,长孙嵩大张旗鼓地进驻安邑城,正是为了吸引雍军的注意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有了这一万轻骑相助,杨安远信心满满,此次不光要击败魏军,还要夺取安邑城,进而占领河东郡。

众人的目光望向老者,叔孙建道:玄元,你有何办法?

老者名叫公孙表,是名儒生,曾任过西燕尚书郎,后降后燕,燕亡降魏,数次献策征讨胡人,得魏主拓跋嗣赞赏,授其吴兵将军、广州刺史之职。

杨安远给河南太守杨思平送信,让他发兵三千前往弘农城,弘农城亦是黄河南岸的城池,在陕县上游五十余里处,此处有渡口浢津,亦可从此处过河攻打大阳城,从南面合围安邑城。

杨安远决定亲率一万二千兵马前往猗氏城,猗氏城原本有守军八千,加上解县的六千兵马,杨安玄可动用二万六千兵马,其中轻骑六千。

陈渔举双手赞同,表示突袭闻喜城他将亲自率师前往。刘衷的战绩已让陈渔望尘莫及,钱磊水师在汉江上逼得宋军水师不敢出战,陈渔深感自己无用武之地,总算有机会立功了。

黄河南岸是弘农郡,弘农司马杨玠率五千兵马驻于陕县,与河北岸的大阳城隔岸相对,此处有茅津渡。

公孙表自许多智,捊着胡须慢条斯理地道:若等黄河结冰我军再行南下,诚如于将军所言,雍军在对岸防备森严,免不了一场苦战。

冠军将军安颉看不惯公孙表的酸腐样,出声讥道:公孙先生,我军船舰不足,难以渡河,不等结冰莫非你有办法让大军飞渡过河。

与数年前相比,形势已然悄然发生了变化,杨安远身为司州刺史,坐镇蒲坂城,背倚北雍州,手握雄兵四万,还有陈渔的一万水师相助,早有意攻打安邑城,夺取河东郡。

孟龙符在长安闲得发慌,主要的敌手夏国一分为三,赫连璝、赫连伦、赫连延被雍军开出的悬赏袭扰的苦不堪言,离北雍州最近的赫连璝躲在统万城生恐雍军来伐,连无定河都不敢迈过。

收到杨安远的求助信,孟龙符怦然心动,要不是身为刺史要坐镇长安,孟龙符都想率军亲自参战了。派麾下将领冯瑞率一万轻骑渡河,听从杨安远指挥。

军南下。

于栗磾专程从黎阳津驻地赶至汲县城参加军事会议,听叔孙建轻视齐恪,忍不住出声道:寿光侯,齐恪为人谨慎,在黄河岸边不断增加营垒,沿河数十里列栅相望,戒备森严,不可小覤。

所以要趁敌不备,发动突袭,右侧一名身着儒衫的老者道。

这些兵马据城而守不成问题,但杨安远的目的是夺取安邑城,但显得兵力不足,不得不向北雍州刺史孟龙符求助了。

茅津渡,始建于商代,地当晋豫通衢,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之孔道,为三晋屏藩,兵家必争之地,与风陵渡、大禹渡并称黄河三大渡。

杨安玄与宋军在江陵激战,从北雍和司州抽调了不少兵马,杨安远担心影响杨安玄的南面作战,所以只在河东、司州招兵买马、加强训练、打造辎重、收集粮草积极备战,并没有出兵。

魏军再度在安邑城集结,杨安远准备再给猖狂的魏军一次教训。去年鲁轨、王慧龙分别在委律津和玉门渡大败魏军,这让杨安远十分羡慕,身为司州刺史岂甘弱于人后。

扬锋汉起第六百零五章暗渡陈仓魏军陈兵安邑城,河东郡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杨安远调兵遣将前往解县、猗氏城,并命陈渔派遣一只水师进入涑水河,伺机行事。

杨安远先是请来陈渔,和他商议让他派遣一队水师进入涑水。宋军收缩阵线,在彭城、开阳、寿春一带采取守势,杨安玄便让陈渔率水师回到黄河孟津口一带,魏师驻于安邑,陈渔移师蒲坂、弘农一带增援。

涑水是黄河支流,从闻喜县流经解县汇入黄河。杨安远让陈渔派水师溯河而上夺取闻喜城,闻喜城在安邑城的北部,这样能与猗氏城形成半包围。

拓跋嗣把进攻雍军的方向仍选在延津。细作探明,杨安玄为夺取江陵,将驻守南岸的鲁轨、王慧龙都调走,现在戍守延津南岸的是兖州司马齐恪。

齐恪勇不及鲁轨,智不如王慧龙,叔孙建笑道:未听闻其有什么战绩,此等无名之辈怎能挡我大

阅读扬锋汉起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