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扬锋汉起

第二百四十一章楼船论治

  • 作者:宇十六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4-03-02 00:05:59
  • 章节字数:2906字

走舸和画舫差不多同时靠近楼船,船上人看到谢混,忙将搭板先架在画舫上,请谢混等人先登船。.br>

谢灵运跳上楼船,看着背着手站在走舸上的杨安玄,冷哼一声,跟在叔父身上径直朝楼船的最顶处行去,琅琊王正在那里宴客。

等谢混等人上船之后,搭板才放到走舸之上,阴敦从船内走出相迎。

谢灵运怎肯服输,他要再与杨安玄斗一斗,让杨安玄这个粗鄙武夫见识见识什么是簪缨世家的诗酒风流。

阴敦轻声叮嘱道。

安玄一皱眉,他对佛理的认识并不深,只是凭借忘忆中的几首偈诗,还有便是《金刚经》、《心经》中的句子,真要与高僧论佛讲义,岂不要露出马脚。

身后,谢家人也下了山,谢混看到杨安玄乘舟而去,道:

谢混不光是谢家子弟,还是晋陵公主的夫婿、司马德文的姐夫,他要上楼船自然不成问题。

一条走舸靠到岸边,顿时被一群人围住,纷纷问询王爷要召见谁。

呼声传来,杨安玄从容上前。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见琅琊王,杨安玄自不会自作清高。

登梯而上,杨安玄打定主意,纵有千言不如一默,实在不行抛出几句,足以震惊全场,然后微笑不语以做高深。

楼船顶舱足有十余丈长、三丈多宽,琅琊王背船首而坐,周围围坐僧尼,再往下两旁坐着数十位长袍纶巾的文士,谢家子弟正在琅琊王的左侧靠前落席。

杨安玄随阴敦向前,深揖礼道:

鸡笼山下、玄武湖上,数百人分成多处,或结伴而行,或调弦弄琴,或挥毫写字作画,有的围成一团相互辩难,也有的临湖吹风作观鱼状,人生百态,多冲着琅琊王而来。

谢灵运站在船头,无心浏览湖光山色,目光紧紧地盯着数十丈外的杨安玄。

杨安玄方才在山顶所做的诗就像武夫骑着马挥舞着砍刀,将他心里的美好践踏得七零八落,可偏生又不得不承认,自己所做的诗恰如杨安玄所说,像酒足饭饱后的无病呻吟。

名士多与僧侣交往密切,追寻林下、山水悦乐,涵养旷达、雅远风情,处红尘而超然物外,追寻生命本真,达无滞无碍之境。

王导、王濛、王坦之、王恭、王谧、王珣、王珉、谢尚、庾亮、郗超、许询等权臣名士都通晓佛理,常与高僧支慜度、支道林、竺潜等人谈经论玄,引领士林风尚。

孝武帝信佛,在宫中修精舍,像支妙音等人出入宫庭无禁,甚至可以左右朝政;受老爹的影响,司马德文也信奉佛教,京中佛门***总会解囊布施,时常请高僧到王府讲经说法。

看到谢混出现,岸边诸人纷纷上前见礼,谢混不善交际。只是淡淡地回了一揖,带着兄弟侄辈登上自家画舫。桨声欸乃,画舫轻摇,朝着数里外的楼船而去。

众人的注目私语中,杨安玄上了走舸,载着他楼船驶去。

玄武湖是中军操练水师之所,司马德文借用了一艘四层楼船,载着百余人泛舟湖上,观赏风光。能被琅琊王召上船去的自然是京中名士、朝中大臣。

太皇太后李陵容身体不适,司马德文信佛,此行邀请了京中寺院的高僧随行,讨论佛义经文,为太皇太后祈福增慧。

扬锋汉起第二百四十一章楼船论治从高处望向山脚,游廊将凉亭、水榭、阁楼连接在一起,到处人满为患,欢声笑语飘荡而来。

那些没资格上船的文人士子,绕着沿河疾走,希望能被琅琊王看到,派出小船送他们登上楼船,要知道已有十数人被司马德文所派的走舸接走。

这份热闹于杨安玄是不合适的,杨安玄打量四周,看看哪里有冷清之所。

边往里走,阴敦边道:

杨安玄知道,佛教传至中国已有些年头,佛门的来生、轮回、顿悟等思想,对社会影响极大,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信奉佛教的不在少数。

阅读扬锋汉起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