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综合其他 > 重生大明当昏君

第一百四十六章:祖大寿他还有脸回来?

  • 作者:发呆也挺好
  • 类型:综合其他
  • 更新时间:2022-02-22 11:09:04
  • 章节字数:9554字

不然的话,等到大军真正断粮,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对锦州城发动尝试进攻之前,皇太极甚至想过要杀马来维持大军的粮草。

可是最终皇太极还是没敢如此豪赌。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选择将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吐了出来。

再加上毛永诗在盛京边上一直鼓噪,让整个盛京已经人心惶惶。

无奈之下,皇太极只能选择退兵。

只要有了能维持三四天的粮草,皇太极完全可以派重兵从盛京调集粮草进行补充。

那时候就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毛文龙烧了皇太极的粮草,而赵率教果断将粮草装船运走,让皇太极没讲粮草抢走。

不然的话,整个局面可就完全不同了。

而这一切的种种原因才让王之臣和辽东的明军逃过了一劫。

只能说王之臣和辽东的明军还算幸运,不然就真的是天要塌下来了。

明白了所有的前因后果之后,祖大寿也是一阵后怕。

他做梦也没想到,只是因为他信任了一个同族的兄弟,结果却差点葬送了整个辽东。

如果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的话,祖家可就真的完了。

这个责任实在是太大了,就算是整个辽东的将门一起扛都扛不起。更别说区区的祖家了。

大明天下也会因为这个失误而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现在赵率教带着粮草,跟着高起潜到了东江。

这对祖大寿和毛文龙来说都是好事情。

起码两人再也不用纠结这三万百姓的去留问题了。

只要有了粮食。

从这里直接去东江,然后再安排船只,将这些人送去关内。那一切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祖大寿直接朝着毛文龙拱了拱手。

“这些百姓就有劳毛总兵了,祖某感激不尽。还有这次的事情我一定会如实禀报朝廷。”

祖大寿的后一句话更像是承诺。

在这之前,因为辽东上下的偏见。包括祖大寿在内,对毛文龙都没什么好感。

总觉得毛文龙就是个喜欢偷奸耍滑,坐收渔翁之利的奸险小人。

可是这次亲眼所见,让祖大寿终于明白,他以前确实是错怪了毛文龙。

有时候,这种不和敌人正面交锋的方式,也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

只不过明白归明白,祖大寿还是更喜欢那种硬碰硬的作战方式。

祖大寿的意思就是他会亲自为毛文龙请功。

毕竟未做宁远的总兵,祖大寿说的话肯定会有巨大的作用。

而且祖大寿也在心里决定,这次回去之后,一定要好好给其他人说说毛文龙的事情。让更多的人对毛文龙和东江改观。

“祖总兵放心,这些人交给我你尽管放心。要是少了一个,你唯我是问。”

毛文龙也是作出了自己的承诺。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时间竟然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祖总兵,要不然你绕道辽东湾去锦州如何?”

毛文龙忍不住还是开口劝了一句。

祖大寿闻言笑道:“毛总兵放心,那些鞑子还留不住我。”

这一点祖大寿还是有些自信的。

吃饱喝足了,又不是身陷重围。这辽东又有几个人能奈何得了他祖大寿。

要不然昨天晚上,祖大寿也不会主动请缨,只是带着八百人就去和武拜厮杀了。

要知道武拜身边当时还有两千多人,人数比祖大寿多两倍还不止。

祖大寿的话都说到了这份上,毛文龙也不好再说什么。

祖大寿正准备转身就走。

李悰忽然在边上开口问道:“将军,那我们怎么办?”

昨天晚上一番厮杀,祖茂受伤,祖大寿麾下的八百士卒也只剩下了不到五百人。

可是最要命的是一匹马都没有。

这里到锦州可是有两百多里呢。如果只是靠腿来走,这三四天都未必能走的到。

祖大寿头都没回。

直接开口吩咐道:“祖茂跟着我走,其他人你带着去东江。”

对于祖大寿的吩咐,李悰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

和祖大寿对毛文龙的惺惺相惜不同,李悰到现在还是看不上东江这种打家劫舍一般的打仗模式。

白天躲在洞里,晚上出去干活。

这不是土匪做的事吗?

李悰很想跟着祖大寿直接去锦州。

因为那样的话,能最快官复原职。

至于锦州失陷的事情,罪魁祸首是王绍。就算督师王之臣怪罪,那也有祖大寿这个高个子在上面顶着,怎么都轮不到李悰。

如果能在战后第一时间回去,搞不好不但无罪还会有功。

必定现在鞑子是真的撤了。

王之臣和那些将军要是不将这吹嘘成战功,那怎么对得起他们自己。

这样的话,李悰这个处在第一线的将领自然也少不了好处。

好处李悰自然想拿。

但是没马的情况下,李悰也担心会遇到什么危险。

必定鞑子刚撤走,谁知道会不会杀个回马枪。或者还有散兵游勇在附近游荡。

这要是碰上了,那可就真是吃不了要兜着走了。

有好处自然是好事,但是也得有命去拿啊。

李悰本来还在纠结到底要该怎么办。却忽然发现祖大寿当机立断就要离开。情急之下李悰多嘴问了一句,结果让李悰没想到的是,竟然会是这个结果。

可是让李悰去违抗祖大寿的命令,李悰也没这个胆子。

对于李悰的怨念,祖大寿和毛文龙都懒得去理会。

在祖大寿离开之后,毛文龙开始安排手下分批撤离。

东江的兵马很少会集体行动。

就算有需要外出,也是分批走的。

如果现在只有东江兵马,那倒是简单了。

只要毛文龙一声令下,这些人就能分头离开。

可是现在多了三万多的普通百姓。这些人可是比毛文龙麾下的人还多。

怎么带着这些人走才是最大的问题。

毛文龙素来谨慎小心。肯定不想大张旗鼓的离开。

凡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谨慎小心才是长久之计。

最终毛文龙还是先派了三个一百人的小队提前出发,在前面探路。

至于后面的其他小队,都需要携带超过自己本来人数的两百。

为了小心起见,毛文龙都是安排在晚上出发,白天休息。

这样昼伏夜出,足足花费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才赶到了海边。

此时的毛文龙才长出了一口气。

虽然之前毛文龙也有接应辽东百姓的先例,但是一次接应这么多人,毛文龙还真没尝试过。

不过到了海边,毛文龙就不怕了。

鞑子没有水军。

海上,那就是毛文龙的天下了。

就算此时鞑子大军赶到,毛文龙也有自信从容的离开。

论对这周围的岛屿和水域的了解,毛文龙认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辽东的危机解除,此时的锦州却是有些剑拔弩张。

皇太极撤军之后,满桂没敢贸然追击。

只是派出游骑,一直在查探鞑子的踪迹。

(本章未完,请翻页)

结果却在宁远城附近发现了宁远参将王绍和他的十几个心腹。

据王绍说,宁远已经被鞑子攻破,城中百姓和士卒全被屠杀,而祖大寿则是下路不明,生死不知。

最后王绍还特意提了一句,说是在城破之前,毛文龙一直在城外鼓噪,不知道是不是想要救援宁远城。

王绍本来想直接说祖大寿和毛文龙勾结的事情。

不过来锦州的路上,王绍却临时改变了主意。

如果由王绍亲口说祖大寿的坏话。到时候搞不好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于是王绍决定,干脆只说祖大寿和毛文龙的好话。

至于剩下的,那就由其他人去自由联想好了。

反正王绍说的都是实情,别人就算想要戳破谎言,也无从反驳。

王绍不提毛文龙还好,一提毛文龙,王之臣的脸色就无比的阴沉。

作为正统的文人,王之臣对毛文龙是无比的痛恨。

在王之臣的印象中,毛文龙就是那种骄横跋扈,但是又贪生怕死,贪婪无度的兵痞。

这种人竟然打着救援的旗号出现在宁远城外。

这可是王之臣都没做到的事情。

这让王之臣如何能不恨。

在听说皇太极竟然下令将宁远城的百姓和士卒全都烧死之后,王之臣是吓的两眼发直。

此时的王之臣并不是为那些无辜惨死的百姓骇然。

而是王之臣知道,这个消息一旦传回京城,那王之臣肯定就完了。

本来鞑子主动撤走,这绝对是好事。

甚至可以包装成一场大胜。

这是朝堂上想要看到的,也是军中上下所喜闻乐见的。

到时候绝对是皆大欢喜。

可是有了宁远将近十万百姓被活活烧死,那王之臣可就难辞其咎了。

到时候,那些御史能将王之臣弹劾的怀疑人生。

“毛文龙。”

王之臣恨的是有些牙痒痒的。

甚至都不用王绍多说什么,王之臣就将仇恨转移到了毛文龙的头上。

好好的,皇太极为什么会将宁远城的百姓全部烧死。

这肯定是毛文龙惹恼了皇太极。

一想到毛文龙惹的麻烦,却要让自己来承担责任。王之臣就恨不得将毛文龙给抽经扒皮。

就在王之臣火冒三丈的时候。满桂派出去的游骑又带回来一个消息。

他们找到了宁远总兵祖大寿。

不过祖大寿只是向他们打听消息,并且提到是毛文龙救了他,现在和毛文龙在一起。

这让王之臣更加的恼火。

“祖大寿,毛文龙。沆瀣一气,蛇鼠一窝。”

没来由的,王之臣也恨上了祖大寿。

“来人,准备纸笔。我要上表弹劾祖大寿和毛文龙。”

王之臣非常果断的就决定祸水东引,让祖大寿和毛文龙来背这个黑锅。

当然,与此同时,王之臣也准备了一份请功的奏章。

在这份请功奏章中,王之臣丝毫没提自己的功劳。

这也是王之臣的精明之处。

再怎么说王之臣都是辽东的督师。宁远城被屠,发生了这样的惨剧。如果王之臣还给自己请功,那王之臣肯定会被口诛笔伐,背上千古骂名。

现在王之臣将罪过和功劳都归于手下。罪过等过段时间大家就会忘记。

但是功劳,还真能少了王之臣的?

只要朝廷奖赏这些将领,那王之臣一个指挥调度的功劳是怎么都跑不了。

反正在王之臣的主导之下,对祖大寿开始了大规模的口诛笔伐。

对此满桂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宁远和锦州是关外最重要的两座城池。作为锦州的主帅,满桂可是没少和祖大寿打交道。

满桂虽然不知道祖大寿那边到底出了什么状况,竟然和毛文龙搅在了一起。

不过以满桂对祖大寿的了解,总觉得这里面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就在王之臣刚刚将奏章送走的当天,祖大寿也赶到了锦州城。

祖大寿回到锦州城自然第一时间就去面见辽东督师王之臣。

听到祖大寿回来了,王之臣一时间即恼火又有些心虚。

而表现出来的,则是王之臣的大发雷霆。

“祖大寿他还有脸回来?”

(本章完)

.

听了祖大寿的话,再联系这些天发生的事情。

没有了粮草,皇太极根本没办法维持对锦州的围困。

最要命的是,皇太极之前将周围扫荡一空,现在就算是想去打草谷都没办法。

尤其是阿敏,莽古尔泰几个所谓的四大贝勒,对皇太极非常的不满。

莽古尔泰甚至还当众拔刀想要去砍皇太极。

如果让这些人抓住机会,那皇太极可能就真的有大麻烦了。

也是机缘巧合,毛文龙和赵率教两人同时发力,意外挫败了皇太极的图谋。

将王之臣带来的十几万明军全都赶入了锦州城。皇太极的计划可以说基本已经完成。

毛文龙基本已经能猜到事情的大概脉络。

王之臣带着山海关的明军想要来救援宁远城。结果王之臣却选择了一个看似快捷,实则非常愚蠢的进军路线。

就算赵率教和满桂有矛盾。但是有王之臣在,两人也不至于一见面就打起来。

好在皇太极太过贪婪,想要一举拿下辽东,甚至打开山海关的通道。

也是天佑大明。

战马对后金上下的意义完全不同,如果不是陷入山穷水尽。皇太极下令杀马充饥,只能引起后金上下对皇太极的不满。

虽然皇太极已经当了后金的大汗,但是心中不满的还是大有人在。

阅读重生大明当昏君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