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架空历史 > 轩辕新明录

第十二章 八旗改制

  • 作者:林芫美
  • 类型:架空历史
  • 更新时间:2023-12-19 15:34:28
  • 章节字数:3162字

“嗯嗯,然后呢?”

“八旗旗主和奴才之间,是非常紧密的主奴关系。本来我们是打算重编八旗,甚至把某几旗的旗主换成爱新觉罗家族以外的人,但遇到了激烈的反对,大部分满人都只认自己的主子,不愿意重编。当然,我们也不可能真的惯着他们,否则显得我们没有威仪。好在经历了三藩之乱,八旗伤亡惨重,建制本身就有些垮了,总算让我们有下手的余地。”许纬辰又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最后的方案是这样的:先将各旗按照丁口缩编,每三百户编为一个佐领,五个佐领编为一个参领,另外再选五百户包衣编成一个旗本佐领,三个参领加一个旗本佐领编为一旗。这样一旗是五千户,按照户口比1:4.5算,差不多两万两千五百人,八旗总共十八万人口。”

“满洲八旗在京有两万三千户,从西安撤回来五千户,再加上关外的驻军,总共大约有近四万户。我们本来是想以杰书为核心,重建八旗的。只是,八旗制度的实际内容,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八旗制度,本身是一种奴隶制,下级是上级的奴才,所有人都是旗主的奴才。在我们灭清之前,两黄旗和正白旗的旗主是康熙自己,这三旗称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为下五旗,两红旗的旗主是杰书和他的堂弟平郡王罗科铎,正蓝旗的旗主是信郡王鄂扎,镶蓝旗的旗主是简亲王雅布,镶白旗的旗主是显亲王丹臻。下五旗旗主有两旗是代善的后代,另外三旗分别是多铎、济尔哈朗和豪格的后代。”

“咦,这些汉军八旗也是两三代人只管打仗了,他们还会种地吗?”潘兴问道。

“问得好啊。”许纬辰非常自然地夸了潘兴一句,“我们当时也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在北直隶各地招募了一千六百农户,分派到各兵团,每个兵团一百户,作为农业指导。”

“这倒不用愁,如果日本人愿意留在这里为我所用,那岂不是正好,可以到关外作战。”许纬辰继续笑着说道,“之前为了怎么让日本派兵来帮我们作战发愁,现在日本兵自愿为我们作战,多好啊。”

“好吧。”毛渊明点了点头,“那接下去怎么做?最关键的是,八旗怎么安排才好?”

潘兴也连忙解释道:“现在京城一带的防务由何祐主持,一共只有一万多兵力,再加上几千日军,分别驻守天津、山海关、张家口、承德等处,还要维护京城治安,确实捉襟见肘。”

“这个问题嘛,主要是听从绍宽和宪华的意见。他们觉得,火器时代,应该执行精兵策略,军队求精不求多。另外,相比军队,我们现在更缺的是关外的屯田人口,关外农业产量低,养不活那么多军队,当务之急是增加屯垦面积。”

“原来如此。”毛渊明有些明白许纬辰的用意,又问道,“那满洲八旗是怎么安排的?”

“哦哦,这倒是个办法。”毛渊明又问道,“那为什么不把他们编练成军队呢?”

“这事之前和大家也提过,我们一到京城,就对八旗进行甄别,把满洲、蒙古、汉军分开。汉军大约有五万四千户,总共二十多万人,我们的政策是这些人全部出旗,除了极少数有官职的留在京城,其余二十万多人都迁往关外,编成十六个屯垦兵团,分地驻防耕种。至于六千户近三万人的蒙古八旗,同样也出旗,不过以蒙古军户的名义,暂时继续在京城居住,接受编练。”

“你这么说起,我倒想问了:日军在那里怎么呆得住?”毛渊明有些不解。

“呆得住啊。”许纬辰笑了起来,“天津卫的天气与日本相仿,日本人不怎么害怕寒冷。但我们提供的伙食实在太好,日本兵都是不愿意回去的。”

“这倒也是。”姜承志悠悠地说道,“现在我军主力南下,不是在安南作战,就是在大西南防备郭壮图。”

“是啊,回去就是吃番薯地瓜,就算是中高级武士也不过是米饭腌萝卜配酱油汤,极其难得才能吃一顿鸡肉。要是待在中原,我们的伙食供应是每顿有肉汤,隔三差五吃肉,蔬菜品种丰富,就算是主食,也有各种烧饼、面条。换成我也不想回日本啊。”潘兴说得越发兴奋。

“哈哈。那到时候反而要发愁怎么把这些日本人赶回去了。”

阅读轩辕新明录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