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穿越重生 > 灰色

再出手2

  • 作者:situhan
  • 类型:穿越重生
  • 更新时间:2021-11-29 03:10:45
  • 章节字数:9196字

多恩还是很会变通的,不过他还是掂量了一下,最后下定了决心,从副官递过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张大比例尺的地图,“知道这是哪里吗?”

“密支那!”李久脱口而出,“你们有人被日军俘虏关在那里了,是不是?”

“你,你太敏感了,你怎么就判断的这么准?”多恩吃惊的看着李久。

“嗯!你做的很好!有理有利有节!好,一起听听美国人想要我们干什么,如果能够帮他们一下,我不会反对的。不过,好处不能少要!”老卢满意的说。

说起来,这个事情算是陈纳德的事情,也可以说不是陈纳德的事情。最早,陈纳德是担任驻华陆航队司令,所以他是个准将,他的上面是美国第10陆航队,是驻扎在印度那边的一支庞大的航空队。随着战争的发展,驻华航空队独立出来,成立了14航空队,于是,陈纳德就变成了少将了,同时也与第10航空队没多大关系了。真的没关系吗?不是,在隶属上没有关系不等于在业务上没有关系。第10航空队主要承担对华的空运任务,而第14航空队主要是承担的是在华对日机作战,这是他们之间的区别。可当第10航空队的飞机进入滇西北上空的时候,陈纳德的14航空队就要承担“保驾护航”的责任。哪怕是坠毁了,也需要一些战斗机去低空一番,这次出事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第10航空队的一架运输机在飞跃高黎贡山的时候,被雨季的气流给向南吹的偏离了航线,当飞机上的燃油耗尽后,被迫寻找地方迫降,而在了缅北的密支那,那里有一段平缓的“伊洛瓦底江”江面,飞机很顺利的迫降了,可也掉进了日军控制区。根据赶过去的战斗机目视观测和拍照,经过对照片的分析,已经证明了五名机组人员全部被俘。可以说,美军在这个情报上搞的很先进。

还有一些飞机无端端的失踪,用现代话说就是失联了,也找不到,乃至几十年后才被当地老百姓发现,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用那个年代人的话说,“赶上了,没法子”。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无法解释,只能用“命运”来安慰自己。

可要是知道了一些人的踪迹,美国人可就会想方设法的去营救,这也是西方价值观与东方人价值观的差异,为了某种宗教性的信念,西方人可能会不计成本,不计算得失的好坏去搞一些让东方人不那么容易理解的事情。最能表现这个差别的就是美国人拍摄的电影《大兵瑞恩》,那是根据真实历史拍摄的故事片。而现在多恩前来找李久,为了也是这样的事情,他需要李久的帮忙,确切说,他需要李久的特别小队前往救援被日军俘虏并关押在密支那的美国飞行员。

在亚洲,日本与美国在新几内亚等群岛上开始了“死磕”,毕竟美军已经无法再退了,在菲律宾,美军被日军俘虏了3万多美国官兵,加上菲律宾的军人,有11万多人当了俘虏,连温莱特中将都成了日军的俘虏,如果再让日本人打通通往澳大利亚的门户,然后向澳大利亚长驱直入,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要想拖住日军的主要兵力,就必须支援中国的抗战,而支援中国抗战就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物资运输,驼峰航线由此应运而生。在远征军第一次缅北战役失败之后,大量的物资需要飞机运输,而驼峰航线的高峰期也就到来了。从42年的年底开始,到多恩来找李久这段时间里,每天至少有几十架飞机在驼峰航线上飞行。而这段时间也是驼峰航线坠毁飞机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有飞机坠毁和失踪。

被俘人员在叫交战中其实很平常,这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其中一名人员是盟军参谋部的高级参谋,掌握着盟军中国战区大量的机密,这是一个严重的事件。用美国人的行话说,这是“断剑”了。美国情报机构从二战开始,就给一系列重要事故起了代号,比如说重要人员的被俘和重大失误,代号就是“断剑”。

二战以后,又引申出了“断箭”的代号,意思是核武器事故。别以为是个简单的代号,在现代历史上,美军发生断箭级的核武器事故是以近三位数来计数的,直到今天,还有一枚氢弹沉在大西洋底而没有找回来。

多恩将军很清楚,对这个断剑事件的处理,必须要快速和有效,否则,整个缅北的进攻计划就要推倒重来,而史迪威将军只会大发脾气却是拿不出办法来。

多恩知道李久这个小部队的厉害,可他并没有公开说出来,他只是告诉史迪威,给他24小时的时间让他去想办法。其实,他当时心里想的就是去找李久,可这个话他不能明着说出来,他无法确认李久会接受这样的任务,甚至都无法保证自己去说服昆明的老龙和滇南的老卢。在权衡了一阵后,多恩去找陈纳德。

说起李久,包括陈纳德在内的美国14陆航队多数军官都是认识的,毕竟李久从他那里搞走了几十吨汽油,要是陈纳德连这个都不知道,那他就是个昏官了。

多恩跟陈纳德商议,陈纳德对如何去与国军打交道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他最早是受雇前来中国的,坦白说,退役失业后的陈纳德需要这份丰厚的薪水,他在中国的工作也对得起那份薪水。看在薪水的份上,陈纳德并没有介入到国府里的那些宫斗,甚至连成立中国空军等事情他都不介入,反正是拿钱打仗,他是如此,他的队员也是如此。后来再次成为军人,他更觉得自己更应该是个纯粹的军人,作为军人就不应该干政。所以,陈纳德恪守本分,绝不去管他所辖范围之外的事情。你让他出面去找李久?他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做交易是一回事,叫人家去玩命,那是另一回事。所以,陈纳德给多恩的回答是“爱莫能助”。

最后,多恩只好自己亲自出面,但他要求陈纳德配合。陈纳德对这个倒是一口答应,只要在他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他的陆航14联队绝无二话,全力配合。于是,多恩第一时间坐飞机到了蒙自,第一时间找到了老卢,第一时间把李久叫来,第一句话说出那样不靠谱的建议,最后他只能坦白了全部实情。

“我有些奇怪,你们……不是在印度的阿萨姆邦新建了一支叫‘麦瑞尔’的特别突击部队吗?为什么你不去找麦瑞尔将军商量一下呢?我不知道将军的称呼是他的代号还是他实际上就是将军,他们最近半年可是频频出现在缅北的。”

接到电话后,李久开着吉普车,带着“副官”嘎子风驰电掣般的赶到了长官部,他还以为长官部这里出了什么紧急的事情,那可是刻不容缓的。

还没有等多恩带来的翻译开口,李久就开口拒绝了,“不,多恩将军,我拒绝你的提议,如果是纯私人性质的事情,不涉及到什么行动还说得过去,既然你已经说到了行动,那就不可能是私人性质的。多恩将军,我提请您注意,这是在中国,你不可以当着我的上司的面这样说话,会害我的!让你的翻译随便说点什么好听的吧,我的长官必须全程在场,我将担任他的翻译。如果你连他都不信任,那么你找我干的事情肯定无法完成,相信我,只要是抗日的事情,我们会帮忙。”

李久说完了以后就用汉语对老卢做了一个解释,当然,不会百分百的告诉老卢实情,可也说了自己拒绝单独与多恩将军私聊的理由和道理。

“为什么不去找38师?他们从阿萨姆邦出击的距离可是比我们这边近很多的。而且,他们的部队已经被你们训练了差不多一年了。”李久面无表情的问道。

此时的多恩是有苦难说,作为中国战区,主要的地面部队是中国军队,美军甚至在中国没有哪怕是一个排级的地面野战部队,美军到中国来的主要是陆航队和顾问团,可以说,多恩的官不小,可是他手上却是没有一支可以由他调动的部队。而在印度的阿萨姆邦,的确目前已经有至少2万多地面部队,而且一水的美式装备,训练的时间也不短了,可是当多恩尝试与孙立人借兵的时候,孙立人不冷不热的请他拿出中国战区总司令的“命令”,或者是请史迪威将军给他一个手令。开玩笑!这样的营救行动能够这样大张旗鼓的申请命令吗?那不等于是告诉日军这边要去救人?谁能保证在国府里没有日本的间谍?再说了,时间也来不及。

摆明了,孙立人也知道那些道理,他不过是拿过来冠冕堂皇的拒绝了多恩的请求罢了。在孙立人看来,去密支那救人?那等于自杀。多恩还能说什么?去找史迪威吗?那个大嘴巴不把事情弄的世人皆知就不算完,这一点多恩还是清楚的。

“我能私下里与李久上校聊聊吗?纯粹私人性质的问题。”多恩斟酌着词汇,“我不能确定这个行动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我不想在没有获得一些初步认识之前把事情弄得很多人一起伤脑筋,痛苦还是让少数人承担的比较好。”

为了营救坠机的飞行员,老龙命令在迪庆和丽江的当地政府和民团,每日在沿途巡逻和搜救,虽然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但还是救出了不少飞行员。(说明一下,当时没有怒江州,怒江州当年分属于大理和丽江以及迪庆管辖)

“报告,独立团李久前来报道!”李久大声的报告着。

“进来进来,李久啊,不是我找你,是你的美国朋友!”老卢一边说一边眨眼,“说是有很紧急的事情要找你帮忙,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他又不愿意对我说,没法子,只好直接把你叫来。你别看我,我也是第一次碰上这样求人的。”

再出手(2)</h1>老卢自然不会傻到让多恩准将到独立团的驻地去,他打电话让李久立即到长官部报道。老卢为啥不让多恩去独立团?他还是担心多恩把这里的情况收进眼底,那就把自己的这点秘密都暴露了。原来的罗伯特不是经常去吗?那不一样,罗伯特是开飞机的,对陆军的猫腻基本不懂,是个棒槌。可要是让内行的多恩发现,搞不好他就会建议在这里办一个军官训练团,那滇军这点家底……是,你是能用这个跟老蒋讨价还价,甚至跟美军顾问团弄点好处来,可你这里就不要费人费力吗?就不要纳入老蒋的军事体系吗?一旦老蒋知道你滇军还有这样一手,恐怕他防滇军比防日本鬼子还要厉害。深知这个道理的老卢当然不能让多恩轻易就去独立团的驻地,就是去,也得事先做点手脚,老卢甚至都打算让独立团进山去拉练,把当地保安团放进去冒充,可多恩准将提出来的要求就是要见李久。

的确,过来求人帮忙,还越过上级直接找人家的下级,这样的事情也只有美国人干的出来,你让老卢不计较?可能吗?可是老卢还真是没底气就这样直接的把前来求帮忙的“客人”赶走,毕竟,多恩准将是盟军中国战区的副参谋长,美国顾问团的实际负责人,中国远征军训练和军官培训的大总管,这样的人物低三下四的前来,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他不能让老蒋一个命令把李久叫到昆明吗?这要是史迪威可能就会这样干了,好在,史迪威此时在印度,不在这里。

1943年下半年的世界大战用“焦灼”来形容是很准确的。从战略上,大家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不管是欧洲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还是东方的鄂西会战,都以盟国获胜告终,可是整个战略方面,对战双方仍然是个“势均力敌”和“焦灼对峙”的局面。欧洲那边,苏联除了找美英要援助之外,一个劲的要求美英开辟第二战场,偏偏这个美英打的主意就是要用苏联来消耗德国的兵力,而只是在外围摇旗呐喊,当然也不全是不伸手,英国首先考虑的是北非的殖民地,与美国联手打算先把在北非的德军和意大利军队赶出去,在次序上,自然是先自己后别人。

“道理很简单嘛,别说是他,我也猜到了。”老卢哂笑的看着多恩,“密支那靠近我们的丽江地区,从边境小镇六库拉一条直线过去的距离还不到150公里,距离腾冲更近,可是这两个地方都没有公路通往密支那,只有古老的马帮小路。你拿出这个地图来,表达的意思太明显了,目前没有对滇西反攻的时间表,而密支那是藏在缅北的野人山的山窝里,看那里的地图无非是与美军俘虏有关。”

多恩想想,可不是吗?自己直接拿出密支那的地图,用意太明显了。不过美国人对能够解释的所有猜想都是理解的,只要不是泄密,那么就无所谓。

阅读灰色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