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格小说网 > 浪漫青春 > 我被迫爆肝一万天

第十九章 第十五天 永无止境(4)

  • 作者:二师兄的笔
  • 类型:浪漫青春
  • 更新时间:2021-12-01 07:56:51
  • 章节字数:7734字

周总理也说过:“历史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记忆对于个人一样,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历史,就会成为一个愚昧的民族。而一个愚昧的民族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赵小虎深以为然,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目标,他也坚信,未来会将赤旗插遍全球,到那时,白皮肤黑皮肤们请教中华历史时,一问三不知,那该多丢人?

所以,赵小虎决定学历史。

他知道一句话,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里面谈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自己文言文基本功不行,这已是研究历史的拦路虎,怎么办,中国历史的研究离不开文言文的基本功!

赵小虎又买了王力的《古代汉语》,一本王力编撰的古代汉语字典,一本《古文观止》,赵小虎还搞到了电子版的梁启超的《读书指南》,张中行的《文言津逮》。

当他吃腻本市任何一家餐馆,走在马路上能预知随便一个路人接下来的动作,相同的新闻看过无数遍,交往的女生需要每天重新认识——这种情况很糟糕。

前几年的新鲜感过后,上述这些情况很容易把人逼疯。

同样的,赵小虎需要警惕自己意识和三观的改变。

在同一天循环往复,他几乎什么都不用担心,金钱、道德、甚至是法律,对他都缺乏基本束缚,人生准则不发生偏移需要不断的自检与纠正。

又是一年,赵小虎文言文算是初窥门径了。

第三年开始,赵小虎选择硬肝白寿彝的《中国通史》!

这是我国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总共12卷22册,1400万字!

全书共分甲、乙、丙、丁四编。

其中甲编序说,介绍史料、史籍、考古材料及研究状况等;

乙编综述,类似通史著作,又似传统纪传体中的本纪,按历史顺序叙述一代大事;

丙编典志,这部分是专史,类似纪传体中的志,叙述各种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等;

丁班传记,这部分在全书中的篇幅很大,每朝代两卷,传记占去一卷。

赵小虎对《中国通史》倾注了大量精力,因为它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某段研究的史料,其中既包括文献的,也包括考古的;既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人写的。

赵小虎一边学习,一边考证,碰到感兴趣的,还要额外查阅资料,很耗时间。

因为每天重启都得买书,所以赵小虎每天起床后干脆长期驻扎在汉唐书城,上午9点半买好书,10点包场旁边的咖啡厅,做的读书笔记重启后就会消失不见,赵小虎必须全部用脑子记下来。

五年后,赵小虎读完了这部著作,当然,他在学习的同时,也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信书而不尽信书,这个系列里很多内容有待商榷,赵小虎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于是乎,抱着精益求精的态度,赵小虎又花了了四十年的时间,深入学习了《二十四史》。

这套书,很多领导老板都会在办公室或者书房摆上,但真正翻看过的寥寥无几。

赵小虎精读这套书的四十年间,每天拿到书后,每每都会感触真是物有所值,这套书总价才1000多块,平均下来,一本1000页厚度的书,价格连20元都不到,真可以说是非常超值了。

知识是无价的,可偏偏知识又是廉价的。

但普通人即使知道它便宜,也不会碰,为何?

因为对普通人来说,首先是读不懂,就随便举个例子吧,赵小虎从后汉书到隋书这几部,读的头都要炸,例如这段:

今圣上之育斯人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参差同量,坏冶一陶。群生得理,庶绩其凝。家家有以乐和,人人有以自优。威械臧而俎豆布,六典陈而九刑厝。济兹兆庶,出于平易之路,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伊、皋不论,奚事范、蔡?夫广厦成而茂木暢,远求存而良马絷,阴事终而水宿臧,场功毕而大火入。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悠悠罔极,亦各有得。彼采其华,我收其实。舍之则臧,己所学也。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珪而秉柱国;复静以理,则甘糟糠而安藜藿。

骈体太多,即使是历史系的学生,也够呛。

其次,普通人看这个,难以带来直观收益,大量时间成本的投入,没有经济回报,是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能忍受的,尤其是大城市,卷的厉害,生活成本太高了,996下班回去还跑会滴滴呢,天天看这些,房贷车贷怎么还?

第三,是对多数人来说,二十四史枯燥且乏味,即使倒贴钱,也坚持不下去,贪图享乐和安逸,是普通人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赵小虎花了五十年的时间,基本对中国古代史有了一个比较通透的认识。

除此之外,先秦各家流传下来的典籍或残篇赵小虎也花了几年的时间阅读过,秦汉时期的著作,如《淮南子》、《盐铁论》、《论衡》等涉及政论的内容也都看过。

赵小虎愈发感觉,其实通览和熟知,意义并不大,无非只是记住典故和大事件,多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读中国古代的史书,赵小虎喜欢去体悟和反思什么是人心,什么是人性,什么又是社会。

能读懂并牢记这三样,再加上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规律的认知,那么即便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他没有全部记住,也是成功的阅读。

因为读完后,赵小虎发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视角不在局限于自己所在的位置,也不再完全用单个人微观感受去思考身处的世界。

赵小虎对不同阶层的思想和利益有了更加客观和深刻的认知,甚至比他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赵小虎试图掌握古代整个社会的律动,假想自己处在那些事件的中心,会有怎样的应对。

他逐渐发现,一切冠冕堂皇天花乱坠的理由,都为了隐藏不可告人意图的障眼法。

他逐渐理解了什么是利益,什么是欲望。

多年的历史学习,赵小虎看到的古代世界和人心都是赤裸裸的。

这也愈发坚定了赵小虎培养自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

赵小虎尝试和书店里历史区的人交流,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几个有交流价值的人,即便有些话和普通人说了,他们也不会懂,大多竖起大拇指称赞两句,说你真厉害。

于是他把更大的精力投身在史书的海洋中。

历史所记录的内容在一切方面都有它的内在逻辑,这种无处不在的逻辑自洽贯穿着古今。

只要有赵小虎想琢磨的,历史都提供给他琢磨的维度,而这,也正是因为它的真实。

就这样,时光流逝,当便签纸上的数字变成45886时,赵小虎已经精通中国古代史,也大概了解一部分世界史了,赵小虎计算了一下,自己投入历史学习的时间刚好60多年。

本来他还要继续学习下去,把世界历史也做一个全面学习,并且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大概在200年左右。

但是他发现,要学习世界历史,好的外语水平非常重要,他虽然在学数学的时候有了一些英语学习基础,但是其他语言知之甚少,所以迫不得已,赵小虎又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暂时放弃世界史的学习。

投身各国语言与文化的学习。

但是遗憾的是,当赵小虎花了45年,熟练掌握了十四个国家的语言后,他对于历史失去了兴趣,没有再补全世界史的学习。

转而去研究别的方向了。

......

......

当一个人拥有近乎无限的时间时,他的耐心也近乎是无限的。

某种程度上,赵小虎已经把重启变成了一种刻在基因里的习惯,他每天晚上8点前,会布置不下五种提示自己该重启的方法。

当然也有意外。

有一次他去东三省泡澡,在桑拿室意外昏迷,醒来时已经23:45,差点就没来得及重启。

有一次吃海鲜,食物中毒了,也是在丧失意识前惊险重启。

除了这两次以外,赵小虎都会在最晚23点30分前重启一天。

当然也不乏需要提前重启的,一般都是遇到了危险,重启都可以帮赵小虎度过危机,只要意识没有丧失,一切都不是事。

就这样,在芸芸众生都在沿着时间长河继续向前进时,赵小虎像是跳到了岸上徘徊不前的一个异类,在时间夹缝里,疯狂的进行自我升级。

几十年的刻苦训练,需要点闲暇调剂。

“你在修行,在全面进化!”赵小虎时刻提醒自己。

第22362次重启,赵小虎思考了一整个上午,决定开始研究历史。

这五本书,非常细致的阐述如何研究中国历史,以及如何确立良好的研究方法,可以为自己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循序渐进的入历史的大门。

这些书是史学大家们一生治史的经验之谈,虽不能说全盘接收,但大家毕竟是大家,这种经验比读一万本速成历史读物和没营养的东西要好不知多少倍。

两年后,赵小虎学完了这五本书,他此刻又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赵小虎强迫自己抛弃某种错觉,那便是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是NPC,他们并不是沿着时间线朝前走的可怜虫,自己也并非与众不同。

而其中重要一环,就是不能让自己脱离社会,否则极致的孤独感会把赵小虎淹没,这种孤独感是源于全知全能。

直到第5天早上,赵小虎才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母亲的话赵小虎已经倒背如流了,他甚至可以预知每一个语句间的停顿时长,他给家里打过几千次电话,每次父母聊的内容都大致相同。

赵小虎从张一元回来,一连睡了4天,每天都是睡到晚上后,发动无限重启,继续睡。

为什么要打电话呢?

因为赵小虎需要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对亲情的记忆,否则,他会把一切遗忘,时间会洗刷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怎么学?他决定先看书。

赵小虎先搞了五本书——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和《中国历史研究法》,严耕望的《治史三书》,顾颉刚的《中国史学入门》,吕思勉的《为学十六法》。

阅读我被迫爆肝一万天最新章节 不^格小^说^网 w^w^w\.vb\u\ge\.c^o^m

(快捷键 ← )上一章 目录(快捷键 enter) 下一章(快捷键 → )